2015年9月6日 星期日

亞然 - 倒數中的古巴

星期日生活   201596

【明報專訊】最近一個電視節目《在那遙遠的地方》被人鬧到飛起。我沒有完整看過每一集,但看過第一集的簡介,見到北韓旅遊區內的「演員」、見到在鏡頭中出現的監視人員,我還是覺得新鮮好奇。不過,我想這麼多人批評這節目,最大的原因,是TVB天真地以為幾集節目、跟隨官方的指定旅遊路線,就可以「探索在國際媒體的報道背後,北韓人最真實一面」(TVB宣傳字眼),這實在是眼高手低。

要探訪神秘國度,從來不易;要真正了解這些國度的日常生活,更是難上加難。最近雷競璇教授的一本新書《遠在古巴》,講述這個位於地球另一邊的神秘國家,探究華人在古巴的故事。雷競璇寫這本書的目的,不是要揭開什麼面紗、窺探什麼最真實的古巴,寫書的目的很簡單,同時最有意義,就是「能不能為這些老僑保存一點記錄」。

為這些老僑保存一點記錄

對於一般人來說,能夠聯想起跟古巴有關的事物,可能除了一支支的雪茄,就已經想不到其他。對政治有點關心的人,或者知道古巴是世上僅餘的四個共產國家之一(我沒有算上充滿特色的偉大祖國,另外三個是老撾、越南和北韓),又或者聽過卡斯特羅和哲古華拉的大名。想到這裏,又會從哲古華拉想回梁國雄……簡單來說,我們對古巴一無所知。但對於不少中國人而言,古巴跟他們都有莫大淵源,而雷競璇就是其中之一。

在十九世紀,近十四萬華僑,或被賣、或被拐到古巴,接替黑奴成為古巴的苦力。古巴之所以需要大量苦工,是因為古巴盛產蔗糖,而生產蔗糖的兩大過程——開墾農地和甘蔗的收割都需要大量勞力。而當時古巴的蒸氣火車,據說也是由中國苦力建造。可見中國苦力對古巴的貢獻絕對不少。直至上世紀,古巴革命之前,仍有不少華僑選擇走到古巴「搵食」。而雷競璇的祖父和父親就曾到古巴工作過一段頗長時間。

重讀遠方父親的信

當年雷競璇的父親到了古巴,留下妻子在香港,分隔兩地的溝通方法就唯有書信。因為雷的母親識字不多,由香港寄往古巴的回信,多數由雷競璇代母親筆錄或撰寫。雷競璇說,在母親生前一直不願意提起古巴,到母親過世後,留下當年父親的一札來信。當雷重讀這些信時,一方面憶起當年代母寫信的情境,也同時燃起到古巴,並為古巴華僑書寫的念頭。

《遠在古巴》一書分為三個部分,第一部分就是他父親當年的家書。書信的日期是上世紀的560年代,也是古巴最最動盪的時間,卡斯特羅就是在1959年的革命後上台,從此改變古巴的命運,也改變了古巴華僑的命運。雷競璇父親的書信,很大部分圍繞着「何時離開古巴」這個問題。在字裏行間,可以感受到當年身在亂世的古巴,那種無法掌握的生活:昨天還能夠匯款、買機票,明天就被政府禁止。在1961年,雷的父親已開始打算離開古巴,經過5年時間,才千辛萬苦回到香港。而這幾年的折騰,或多或少令其父親抑壓不已,在回港兩年後就離世。

書的最後一部分,是幾位古巴老華僑的訪問精華,同時也時雷競璇另一本新書的預告。因為他正在整理足本的訪問內容,希望在將來出版。而這部分的古巴華僑,有曾為國民黨將軍張發奎效力的老兵,因為不想再打仗(國共內戰)而遠走古巴;也有在古巴出生的華僑後代,參加過古巴革命而成為政治活躍分子。革命後的古巴,一切都公有化,華僑不能再像以往一樣做生意,不少華僑選擇離開,即使留下的也逐漸老去。時至今天,仍留在古巴的華僑只剩下一百多人。書中的受訪者,更有幾位現已離世。

記錄這刻的遙遠

就像雷競璇在書中不斷強調,今天他所寫下的古巴獨特景象,像街上的老爺車、古巴人的快樂、隨處的載歌載舞,以及哈灣拿的老華僑,隨着美、古的關係破冰,資本主義世界經過幾十年的叩門,古巴的共產大門將會很快打開。當古巴大門一開,這些古巴的特色,也是古巴的精神,就會慢慢消失,古巴將不再「遙遠」。在拉近古巴之前,必先要好好記錄這遙遠的一刻。

編輯:林信君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