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9月14日 星期一

卓文 - 三十一年

夾心人   2015年9月14日

《信報》刊1984年林太駱友梅女士《北京觀禮記遊》,重溫當年參加閱兵前後北京見聞。明為觀禮,暗寫中國當年情景。31年前後比較,憶古思今,真的別是一般滋味在心頭。

筆者1986年第一次踏足北京,距離林太之遊兩年。看她文章,當年事物,重上心頭。不過天安門外,惟餘名店。中華文化,頓失滔滔。以前的書店畫舍,而今何在?林太筆下之沉毅淳樸古城,拆的拆,遷的遷,已變成國際店舖林立之現代都會。

從港人角度看,兩次閱兵一大分別,是對代表團招呼規格。1984年觀禮,香港代表分別受到全國政協主席鄧穎超、總理趙紫陽,以及鄧小平接見。今時今日,就算特首,也要往港澳辦叩頭請安。看到一些特區精英,吹噓和某些中級官僚會面,港人身份也貶值得非常之快。兩代亦有相同處,代表都是沉默和不願說真話,這點港人特質30年不變。

不過最大差異則是保安情況。林太在大典前,可以城內城外到處閒逛。今天觀禮,不要說閱兵前夕,數月之前,京城已如臨大敵。聽我北京同事說,6月時已有公安上門,登記職工名單及雜物房物件。當時他們嚇了一跳,以為公安又上門「敲竹槓」。雖然有一天假期,他們也只留在家裏,不敢往外跑。因為北京到處封路檢查,出入非常麻煩。引述林太所言,當年人們盡情歡聚。鈞天廣樂,流露了不知身在塵世的率真。今日除了網絡廉價恭賀之言外,民眾卻感覺是「嚇」和「不敢」,連自發走上街頭慶祝興致也沒有。變成世界強國,領導和民眾距離反而愈來愈遠,這樣變化是好是壞,也不由人取捨。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