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vie chic,movie style 星期日生活
2015年9月20日
【明報專訊】今年暑假,好多人看了《迷你兵團》,實在太可愛了,忍不住不看。但暑假過後,今年真正最受歡迎的動畫才浮現——到了今天,不少人仍在談論的,是《玩轉腦朋友》(Inside Out)。
早前看過《蟻俠》之後,令我再次對3D電影感到怕怕,怕眼睛被勞役,又怕畫面亂飛弄至耳水不平衡,所以看《玩轉腦朋友》時,選了2D英語版。但要看2D英語版亦委實不易,但因為場數太少,即日票買了幾次都買不到好座位,要放棄,證明這類「正常」版本其實有不少人捧場。連番買票不成,開始替自己難過,香港什麼事情表面上都好像有很多選擇,其實是沒選擇,被迫接受,連看電影都一樣。香港電影院的「3D片政策」就是好例子。
我知道,再想下去,大腦的Sadness又會跑出來,把所有記憶玻璃球都變成藍色。Sadness並不霸道,但總是喜歡無聲無息跑出來,然後向大家說句對不起,因為她又做錯了事,影響了一個人的大腦反應。《玩轉腦朋友》描寫都市人情緒,無論是大人還是小朋友,都是一矢中的,準到無朋友。
動畫主角是個小女孩,因為要隨父母搬到三藩市居住,離開成長的家鄉,出現情緒波動。由小孩子做主角,當然是希望小朋友觀眾有共鳴,但再看下去,小朋友就開始不容易掌握故事的核心思想——控制情緒智商。看電影時,坐在前排的兩位小朋友,開始時還在格格笑,但愈看愈沉默,當故事解釋到core memory及personality island時,連我的腦袋都要轉了幾轉,才能繼續看下去,小朋友變得沉默,也是情有可原。(當然就算看不明,其實也無阻繼續看下去的興致)
Joy、Anger、Sadness、Fear、Disgust——人只得這五種情緒嗎?當然不是。人的情感種類繁雜,《禮記》就歸納成七種:喜、怒、哀、懼、愛、惡、欲。可能安排七個活在大腦的朋友,實在太多,不利說故事,迪士尼動畫於是略為簡化,又合併了一些情緒,由這五種在小朋友身上常見的情緒做主角。而主角中的主角,就選了Joy小姐。
Sadness激發起Joy
《玩轉腦朋友》根據「情緒智商」發展理念,讓「正能量」、「正向思想」一個人,獨戰四個「負能量」、「負面思想」。這場腦力大戰,以一戰四,就有看頭了。Joy小姐不是戰鬥格,其餘四人也不是什麼野心家要置對方於死地,五個人,其實像一家人,有時合作,有時嘈交,當有事情發生,即是主角小女孩面對不同事件和困難時,情緒開始波動,大腦五個家人,就會開始角力,教小女孩用什麼情緒,去應付困難。
一邊看,一邊替Joy小姐感到疲累。她無時無刻為了維持情緒平衡,而疲於奔命。或許是Anger先生太霸道,但更多時,是Sadness妹妹像隻冤鬼,總是陰魂不散。Joy小姐為了拯救小女孩的負面情緒、核心記憶及各個性格小島,於是挺身而出,走出大腦控制室,闖入另一個大腦未知的領域,展開一場生死時速,要與時間競賽的任務。
喜與愁的存在與關係
其實Joy小姐才是動畫主角,從另一角度看,她也像個偉大的母親,時刻展現母愛。《玩轉腦朋友》的女性力量是很強大的。五種情緒,有四種屬於女性角色,或許是因為普通認為女性情感較細膩,亦同時較情緒化。所以就像主角小女孩,面對生活變化,難掩情感起伏,情緒大起大落。但《玩轉腦朋友》又不是要貶女性讚男性,唯一男角Anger,胡亂發惡,被嘲腦袋太小,即是無腦。把亂發脾氣的人,等同為無腦,也是很有趣的刻劃。五種情緒中,最令別人難受的,就是亂發脾氣,因為要別人承受自己。故事後段由Anger主導了大腦控制室,小女孩就變得蠻不講理,甚至生人勿近,當然這段充滿衝突的情節,亦特別妙趣橫生。
Joy跟童年記憶大玩偶一同墮進黑暗的舊記憶廢墟,這段戲,就難免令Sadness主導了觀眾的大腦,因為實在傷感。把不快的事情忘掉,值得令人高興,但同時把很多成長過程中,值得記念的片段、親情、友情、生活感覺都一併掉進廢墟,就非常可惜。這段戲不單是整部動畫的高潮,也是大腦記憶一場戰爭,Joy要逃離黑暗的廢墟,假如逃不掉,正能量、正向思想大概也會從此在大腦消失。
愈深入地思考《玩轉腦朋友》的故事設計,就愈了解Joy與Sadness的存在與關係。假如不是Sadness無時無刻出現,就不會明白Joy發揮母愛的可貴。Sadness的出現,反過來激發了Joy的能量。她們是互相依存的。
時刻都要把憂傷趕快轉化成喜樂,是一件叫人累的事,看見Joy的經歷就知。人總是有情緒嘛,不宣泄一下,繼續強顏歡笑,恐怕歡笑過後,只是埋下了更大的情緒炸彈,終有一天爆炸。不過,當想起這部動畫,同情一下Joy的勞苦,也有助紓解困悶情緒。是的,母愛很偉大,不要將之掉進黑暗記憶廢墟。《玩轉腦朋友》不是看完笑完就算,而是進駐了觀眾的大腦控制室,成了可能是最影響人心和情緒的動畫。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