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1月25日 星期日

彭礪青 - 正向思考的病變

星期日生活   讀書   20121125

【明報專訊】曾幾何時,勵志書籍隨着美國文化入侵,成為大眾的精神食糧。時至今日,這種文化隨着金融危機肆虐,顯得千瘡百孔,不單普羅階級,甚至中產白領也開始發現,「正向思考」無法改變日趨嚴峻的現實環境,他們繼續在職場上浮沉,薪水繼續下降,然而還是沒有人敢挑戰「正向思考」的權威。這時候,艾倫瑞克的新書《失控的正向思考》,正好就為關注社會不公平和批判新自由主義的讀者,提供了挑戰的理由。

這位左翼作家原為細胞生物學博士,卻關注低下階層的生活,當起低薪階層的工作並將經歷寫成《我在底層的生活》,亦以《M型社會白領的新試煉》思考中產白領在「企業瘦身潮」中的命運,這本《失控的正向思考》雖以批判正向思考為主,卻也圍繞着美國白領的命運。本書各章從19世紀美國開始,探討正向思考的發端,在各領域上(如職場、宗教、心理學,甚至瘦身美容)的病變,染病的人們都目空一切,盲目樂觀,不顧現實。以反恐戰聞名的布殊總統就是極端例子,曾是啦啦隊的他盲目樂觀,不許幕僚告訴他形勢有多嚴峻。艾倫瑞克告訴我們,正向思考已經嚴重破壞了美國社會。

然而這種思考最初針對美國立國時流行的加爾文新教思想,加爾文認為上帝是個暴虐、肆無忌憚的神,祂命定人們不可享樂,只能勤苦終日。韋伯認為加爾文的思想產生了資本主義,但作者指出這種思想也令19世紀美國和英國的市民階級變得陰鬱,而正向思考的源頭可以追溯到那些成長於長老會等清教徒背景的思想家,比如主張超驗論的愛默生,新思想運動主將愛狄(Mary Baker Eddy)怎樣將昆比醫師(Phineas Parkhurst Quimby)的精神醫學觀發展成今日正向思考的雛型:基督教科學(Christian Science),但愛狄以精神的力量(比如幹家活,不要躺在病牀上)代替醫療,令當時許多精神衰弱病患者得以康復,然而艾倫瑞克也指出:那些病人很可能本來就沒事,他們以為自己有病。

不思考失敗現實

作為正向思考的起源,愛狄的主張很重要。作者在第一章即指出自己罹患乳癌的經歷,作者發現醫院裏充滿了鼓勵病者以意志抗癌的粉紅色絲帶用品,但是那些相信以積極思想抗癌的病友知悉作者考慮接受治療後,紛紛反對她的決定。漸漸的,艾倫瑞克發現這種文化全然不顧抗癌失敗者,因為失敗事例會帶來負面信息,也很少關注患病的真實狀况。換句話說,正向思考從不鼓勵人們思考現實情况,只盲目樂觀地相信正向思考能克服一切困難。作者繼而討論正向思考者關於腦電波的理論,以及為他們借題發揮的量力物理學理論,指出即使人體有所謂電波、磁場等「正能量」,也是極輕微的能量,不會改變自然;至於量力物理學本身,有科學根柢的作者指出這一理論亦富爭議性,而將量子物理學納入正向思考的理論,只能稱為「偽科學」矣。

然而,我們隨處可見人們對正向、樂觀思考的吹捧,企業主管發現他們因此可以不斷鞭策員工或銷售員努力甚至超時工作,以圖取得更大生意額。當激勵大師們發現正向思考理論在商業上的作用時,他們就大肆推廣正向思考對創造個人財富和公司業績的作用,大家都認為正向思考是一切經濟問題的萬靈丹。正向思考甚至發展到宗教領域,像蕭律柏甚至奧斯汀(Joel Osteen)這樣的宗教領袖,將教會日益世俗化,用商業化手段包裝信仰,迴避原罪、救贖等基督教核心問題,正將教會變成一所以正向思考吸引信徒的場所。饒有意思的是,作者討論奧斯汀夫婦曾因飛機待遇而訴諸法庭,艾倫瑞克從奧斯汀夫婦的外表談到衣著,從這些看似雞毛蒜皮的小事,我們可以看到這些宗教新貴的心態,他們沒有將基督教的包容、寬恕放在心上,更遑論討論嚴肅的神學問題。

快樂偽科學

然而這類人物不單在教會中出現,也在學術界中冒起,大學開始有人向學生教授正向思考課程,而塞利格曼(Martin Seligman)的正向心理學和快樂學的出現,意味着這種思想要從心理學這類學術領域找到權威位置。作者反覆與我們討論塞利格曼的「理論」,尤其是那個H=S+C+V的公式。在公式中,塞利格曼認為環境因素(C)對成功(H)的作用往往不顯著,由於大部分人都缺乏天生正向的稟性(C),所以個人努力(V)就是主要決定成功的因素。舉凡這些偽科學理論,在正向心理學書籍中比比皆是,這些教導令我們漠視環境因素和實踐方法,以為個人的正向態度就是一切。雖然塞利格曼等正向心理學家批評一般正向思考書籍不夠科學,但其實他們與這些激勵大師無異。

正向思考在90年代開始大行其道,這是克林頓執政的經濟榮景時代,也是各大企業開始裁員、重組業務、減少全職的年代,愈來愈多白領失業、收入縮水、喪失福利、生活朝不保夕,然而公司在裁員、重組過後,仍邀請激勵大師向餘下員工灌輸正向訊息,隨着新自由主義經濟日益白熱化,正向思考亦日益流行。2008年,當美國面對金融危機,大企業的作風仍是不斷推動員工的正向思考。從整個經濟趨勢來看,正向思考與新自由主義經濟的共犯關係,才是它最危害社會的影響。另外,正向思考強迫人們不能思考現實局限或負面事物,比起加爾文派教義有過之而無不及;作者說,假使愛狄生活在今日美國,也許她會大嚇一跳。

扼殺自由孤立批評者

「正向思考」影響了全球各國,它緊隨在全球化背後,深刻地改變了全球社會經濟結構,它像新自由主義一樣,將一切未被納入經濟和正向思考的事物都納入其中。然而鮮有人膽敢當面指摘它,因為這會招致大眾的攻詰和孤立,尤其是在美國社會。所以在全書最後一章,作者總結正向思考的問題癥結時,仍認為人應該正面思考,不過她也將它與極權主義意識形態作類比,諸如捷克作家昆德拉就因為在小說《玩笑》中嘲笑社會主義國家的樂觀主義原則,而被判勞改,禁止其作品出版,艾倫瑞克認為這與美國交由市場掌控正向思考,並孤立正向思考的批評者,並無二致。作者提出認清現實比盲目自信更能決定成果,但反對正向思考的更大原因,是正向思考扼殺了選擇人生觀的思想自由,這正是古往今來的人文主義者或良心作家所要捍衛的權利,在今日講求實效、成功的社會,這種自由正與人的價值一同消亡。

文 彭礪青
編輯 黃海燕

相關文章:健吾 - 正能量與快樂教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