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1月23日 星期五

丘亦生 - 假如肥佬黎賣香港蘋果

香港蘋果日報    金融雲端   2012年11月23日

假如有這一天,會由誰人接手這份香港最有影響力*的報章?

黎智英快將64歲,一向沒有安排子女、親屬參與壹傳媒(282)的管理工作。《蘋果日報》、《爽報》、《壹週刊》等香港業務,步台灣壹傳媒後塵,被放盤求售,恐怕並非遙不可及、不會發生的事情。

壹傳媒是香港為數不多、拒絕被中共收編、對民主自由等普世價值還有所追求的傳媒企業,是北京的眼中釘。黎智英日後一旦決定退出香港傳媒市場,相信北京定必想方設法,確保由信得過、政治上聽話的買家,或明或暗地接收壹傳媒,絕不讓第二個黎智英出現,一如由中國旺旺(151)大股東蔡衍明一再出手買下台灣主要媒體企業,包括《台灣蘋果日報》。

中聯辦軟銷富豪買壹傳媒

我日前獲告知一個真實故事。中聯辦官員近日與香港一個位列十大富豪的財閥家族的第二代掌舵人,飯敍交流。席上,在中聯辦官員主動引領下,談得最多的話題,不是中港政治,也非富豪家族的生意,而是壹傳媒集團。

這位官員由黎智英放售台灣業務說起,談到壹傳媒集團歷史、整體業務發展、各分支經營表現、香港傳媒市場狀況。他對於壹傳媒各項財務數據,了然於胸,似乎更像一位幫壹傳媒做推介路演的投資銀行家,只差沒有叫富豪開出收購價。

我聽完這個故事,想到的是,北京做準備工夫,等待香港蘋果放售的一天。


這個老牌富豪家族,原本只屬香港二線財閥,近年因為成功發展一門新生意,年賺數十億元,帶挈身家暴漲,要花十數億以至數十億元買下一份香港報章,綽綽有餘。

富豪的新生意有一個特色,就是集中在北京權力伸手可及的地區,不可能遷移,也沒法在其他地區複製。中南海一個電話,下令地區政府稍為更改政策,又或推出一項半項針對性的行政措施,就可以搞垮富豪生意。在這種關係下,富豪對北京唯命是從,是毫無疑問的。符合這種條件的富豪多的是,北京會有很多選擇。

反對蔡衍明入主《台灣蘋果日報》的台灣壹傳媒員工,日前在一篇聲明寫道:「過去,我們總慶幸自己生在台灣,而非97後淪為專制政權領地的香港……一向自豪早享有民主果實的台灣社會當下卻是如此脆弱,假兩岸交流名義,期待中國利益的資本力量毫不遮掩侵蝕各領域,還沒有『回歸』,對紅色專制的投降變節就到處可見,尤其該扮演民主社會第四權角色的媒體。

台灣有漸趨成熟的民主制度,有不為北京操控的政府,有強大的在野反對黨,尚且被紅色資本家予取予攜,有部署地控制第四權。香港政商界受北京掌控的程度,與日俱增,本地傳媒的命運,更加難以樂觀。

*傳媒影響力
關於《蘋果日報》的影響力,從中文大學的一項調查結果可見一斑。

中大新聞與傳播學院教授蘇鑰機早前發表文章,引述一項今年5月份進行的調查,通過訪問約1300名香港市民,了解香港較常使用的新聞傳媒。結果第一位是無綫電視,佔76.6%,第二位就是《蘋果日報》,比重達43.8%,差不多是排第三位的報章的兩倍;同屬壹傳媒集團的免費報章《爽報》,也有9.4%,排行第九,比《明報》、《經濟日報》和《信報》高。(亞洲電視有22.1%,仍然能夠排第四位,可見免費廣播電視台的影響力,也反映免費廣播電視服務何等重要,香港人豈能讓現在不堪入目的局面持續下去!)

中大新聞學院去年底另一項同類調查,對象只是新聞記者和編輯這些新聞業行內人,結果顯示記者們較常看的傳媒,首5位是:

1)蘋果日報:65.5%
2)無綫電視:46.5%
3)有線電視:44.3%
4)明  報:30.3%
5)香港電台:24.2%

中大新聞學院十多年前已定期進行同類調查,所以有歷史數據可比,蘇鑰機拿去年數據與1996年比較,看看新聞從業員較常看的報章,在這15年的變化。《蘋果日報》佔比由1996年的51.4%,升至去年的65.5%;《明報》由51.4%降至30.3%;《信報》由25%減至15%;去年只得10.9%的《經濟日報》,15年前曾有23.4%記者常看;《星島日報》由16.1%減至10.5%;跌幅最巨大的是《南華早報》,從15年前的19%,跌至去年只剩2.7%,表示常看這份英文大報的記者,比起常看BBC的4%,還要少。

1 則留言:

  1. "北京做準備工夫,等待香港蘋果放售的一天。"

    肥佬黎即將64歲, 若能活到港男的平均80歲, 北京至少要多等16年, 鬥長命的勝負難卜. 我想, 北京一直想方設法打殘蘋果, 加大力度打壓才是它最積極的行動.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