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生土長 港人領養
傳媒介入即「得籍」
2012年11月18日
【明報專訊】「法律不認同我的身分,比起旁人的言語輕蔑傷害更深。」在港土生土長的巴基斯坦裔少女張美姬(Maggie),自3歲獲港人父母領養後,在港生活成長,並取得永久居民身分證、回鄉證。她於2009年申請特區護照赴英交流,入境處職員卻以她「沒有中國籍及中國血統」為由拒絕其申請。去年她再申請入籍,個案被閒置,至融樂會反映後才獲接觸要求提交文件。上周四她接受傳媒訪問後,周六即獲入境處通知申請獲批。
入境處:依法跟進嚴格審查
入境處回應指出,所有入籍申請依照法律,並有嚴格審查準則。Maggie說在傳媒介入下才取得國籍,認為入境處手法兒戲,審批程序欠透明無標準。
24年前,只得半歲的Maggie被巴籍生母遺棄,寄養港人家庭,至3歲正式被領養。她在本港社區成長,讀中文講粵語。08年,Maggie入讀中大體育運動科學系,1年後有機會赴英交流,遂向入境處申請特區護照,職員卻以她「沒有中國籍及中國血統」為由拒絕其申請。Maggie表示職員通知她時,「我站在街上頓感詫異無助」。入境處後來批出非永久居民簽證身分書讓Maggie出境,她於英國入境時被海關懷疑,差點不許入境,擾攘多時才成行。
自覺港人身分
拒申無國籍證明
Maggie回港後隨即致函申請入籍,她憶述當時職員暗示她不要浪費時間,「你無固定收入,批准機會相當微,但你可照樣申請,但已付的手續費肯定不會退回了!」1年前,Maggie畢業並取得中學教席再申請入籍,入境處要她到巴基斯坦領事館申領非巴籍人士證明書,但她認定自己是香港人,不願申領。
在少數族裔團體協助下,Maggie個案閒置大半年後,個多月前獲入境處通知要求補交文件。上周四,她接受傳媒訪問,周六即接獲入境處來電通知申請已獲批,繳付費用即可入籍。據悉,入境處在上周二(13日)已收妥Maggie的申請文件,並於3日內完成批核。
Maggie昨日知道取得中國籍後表示,相信傳媒關注令個案獲極速處理。融樂會總幹事王惠芬認為,事件突顯入境處處事荒謬,「做法如同人治,前線職員據個人判斷處理,缺乏法理依據」。
周四受訪
周六獲批
入境處書面回覆,稱不評論個別個案,但強調處理入籍申請,職員會向申請人簡介入籍條件及其他考慮因素。該處表示,由於加入中國籍不能同時擁有其他國籍,入境處會要求申請人遞交放棄外國國籍的證明。如申請人無國籍,一般不會要求提交證明。
Maggie自小認定是香港人,慨嘆港人身分被否定,傷害尤為嚴重。「如果不是香港人,哪我是什麼?」Maggie現於母校任教通識教育科,與學生談及個人身分認同問題,會與學生分享自己經歷。
明報記者
楊德銘
在港土生土長,巴基斯坦裔的張美姬(Maggie)現職中學教師,能講流利廣東話及寫中文字。Maggie表示,在認知或情感上,都認為自己是港人,在教通識課講解身分認同時,會與學生分享自己的經歷。(李紹昌攝)
吳靄儀:港人領養子女應獲入籍資格
【明報專訊】關注在港少數族裔權益的融樂會表示,近期接獲多宗涉及少數族裔申請入籍的求助個案,認為入境處以拖字訣處理申請,正計劃去信保安局長黎棟國,要求局方正視,更不排除提呈司法覆核。
團體:入境處「拖字訣」處理入籍申請
入境處一直按照《中國國籍法》處理入籍申請。入境處數字顯示,自1997年以來,加入中國國籍的申請數目為15,426宗,以巴基斯坦人(4501人)、印尼(3774人)及印度人(3218人)居多。今年剛成為融樂會成員的大律師吳靄儀表示,國籍法第2條列明,「中華人民共和國是統一的多民族的國家,各民族的人都具有中國國籍」。認為法律對入籍要求寬鬆,種族膚色不應影響入籍申請。第4條亦指出,「父母雙方或一方為中國公民,本人出生在中國,具有中國國籍」。當中的「父母」並無指明須為親生父母,吳認為,Maggie自出生後已被港人家庭領養,應獲得同等入籍資格。
Maggie憶述當時入境處職員指她無中國血統而拒絕其護照申請。吳靄儀指出,這項條款是全國人大常委會在回歸前就國籍法的解釋,規定凡在中國領土出生、具中國血統者都擁有中國國籍,賦予所有香港華人擁有中國國籍。吳認為,條款旨在放寬在港華人的入籍要求,入境處反以此作為外籍人士的限制,有違法律本意。
社署:領養兒童等同婚生子女
社會福利署發言人表示,在港領養兒童等同領養父母的婚生子女一樣,當他們有任何福利需要,亦與香港居民一致。
2012年11月18日 星期日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