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7月4日 星期六

李怡 - 希望縱然虛妄,理念不可放棄

蘋論   香港蘋果日報   2015年7月4日

中聯辦主任張曉明5月31日在深圳恐嚇民主派議員,說若他們否決政改,選民必然會對他們「票債票償」。6.18立法會投票後,張主任就變換嘴臉了,在與建制派議員茶敍時,不講「票債票償」了,因為再講豈非要選民用選票懲罰臨陣逃跑的建制派?他忽然講獅子山下精神,要香港人「在獅子山下且共濟,放開彼此心中矛盾,理想一起去追」。

專權政治的掌權者,永遠都只會叫臣民放開對統治者的矛盾,而他們緊握臣民咽喉之手卻從不放鬆,他們是絕不與老百姓「共濟」的。

上世紀七十年代在香港興起的獅子山下精神,基礎是自由、法治,提供對幾乎所有人的機會平等,人們只要努力,就大都可以過安穩日子。這是放開矛盾且共濟的基礎。

獅子山下精神變味了

九七以後,獅子山下精神的社會基礎就變味了。「一國」的侵凌,文化醬缸和權貴價值觀的衝擊,使香港社會越趨不公。以前只要努力,就可以立業置家,社會總有向上流動的空間,現在,幾十年不吃不用都買不起房子,四十歲也無能力結婚,雙薪家庭頂多只能養育一個子女。而官員囤地,特首秘撈,政府親疏有別,警廉選擇性執法,年輕人沒有出路,一般市民同高官、權貴、中共關係戶有放開矛盾且共濟的基礎嗎?

中共和港共對權力緊抓不放,對普選問題梁振英的回答最清楚:北韓、伊朗、中國的選舉是普選,英國的選舉不是普選。中國特色的普選體現在8.31框架中。原以為可以挾民意讓政改闖立法會,即使過不了關,至少以贊成票佔多數來攻擊泛民,豈料出了「甩轆」事件,和接着建制派的連番醜態,「票債票償」很可能變成懲罰建制派也。拿獅子山下精神來消費,反映中共港共的黔驢技窮。

香港支持民主的市民,訕笑了「甩轆」事件,算是維護了香港人的尊嚴,守住了香港法治,但並沒有得到政治權利。經過雨傘運動,經過各種抗爭,許多人付出努力,被抓被打,到現在,成果可以說歸「零」。年輕寫作者陳雅明在面書上說,七一「這個日子無比沉重,沉重卻又來自使人絕望的無力感……教人灰心、甚至死心。在雨傘革命後,全港陷入這樣灰茫茫的低氣壓,彷彿只有等待死亡」。

7.1遊行人數較少是因為兩年來的抗爭許多人累了,也因為沒有成果而灰心,更因為在中共強勢之下看不到出路。不過,卻有許多新的設想在萌芽。民陣遊行提出了「建設民主香港」和「修改基本法」的訴求,在本土的論述中,除了城邦、聯邦、港獨、全自治之外,也有關於「歸英」的論述。

在現實與理想間徘徊

所有這些設想,碰到中共民族大義的鐵板,不用說都是不現實的。現在香港無論是要推動民主的政治人物,還是愛護香港、想要守護香港原有價值的市民,都徘徊在理想和現實的矛盾中。多數較年長的人,基於現實的考慮,不願理會所有中共不可能接受的訴求,更莫說去為此抗爭了。但年輕人則沒有包袱,只要是他們認為對的事就去爭取,去奮戰。事實上,人類社會的許多人民權利,都是在許多年輕人明知不可為而為之的情況下實現的。

在各種論述中,香港人嚮往懷念最多而最少人提出來的,就是「歸英」。因為不僅中國絕對不允許,而且英國也不考慮,因此是雙重不現實。最近一本名為《論歸英——回到英治時代》的書要出版,印1,000冊都要靠預訂來集資。但7.1遊行一直有龍獅旗揮舞,報紙的7.1報道許多人的焦點都是在緬懷英治時代的美好歲月,終於有五個人合寫了這本書,從國際先例、歷史、文化等角度細緻論述「歸英」的優越性、必要性,以及較低的可行性。如果說這絕不現實,那麼要求香港實現真普選也不現實。但作為對當前香港困境的一種討論,至少可以讓香港人、大陸人和全世界認識到香港前途問題的迫切性。

修改《基本法》在許多成年人看來,自然也不現實。但《基本法》規定的50年不變,到2047香港的命運會如何,現在的年輕人可以不顧嗎?我們這一代能不為下一代綢繆嗎?

筆者想起去年台灣太陽花運動時,一位年長的企業家說的一段話:年長者的用處,是挺起胸膛,擋在孩子面前,將武器扔向敵人,而不是將腳邊的石頭撿起,砸向這些孩子。這段話希望為民主奮戰終生的成年人記住。台灣企業家又說:「阻擋人類前進的,是放棄,而不是絕望,促使人類前進的,不是希望,而是意志」。希望縱然虛妄,理念卻不可放棄,尊嚴更必須堅持。(https://www.facebook.com/mrleeyee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