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7月26日 星期日

愛家姐妹 - 言傳身教的國情

時令讀物   星期日生活   2015年7月26日

【明報專訊】內地維權律師浦志強的辯詞集《我辯護》出版,我去了兩次書展都撲空,第一次時工作人員說「還未運來」,第二次時則說「已經賣完」,實在是緣慳一面。

相信香港傳媒的中國組記者,或是關心中國新聞的讀者,都不會對浦志強這個名字感到陌生。他是當年八九民運絕食的參與者之一,他有一個「8963」(你沒看錯,是63,不是64)字尾的電話號碼,每次撥打都彷彿是作個提醒。

收錄譚作人艾未未案辯詞

《我辯護》一書中收錄了多宗曾經轟動一時的熱點案件的辯護詞和相關文章,包括北京藝術家艾未未的發課稅案,四川維權人士譚作人被控煽動顛覆國家政權案,因網上發帖被捕的村官任建宇與方洪案等等。值得留意的是,這些辯護詞當時只是遞交給法院、或是後來曾經公布在互聯網上,最終被法庭採納、因而改變了審判結果的,只是其中一部分,而非全部。

如果是不熟內地國情的香港讀者,讀起《我辯護》來可能會有些吃力,但對內地讀者來講應該毫不費勁,甚至會覺得非常過癮,彷彿透過紙張聽到他激昂的聲線,感受到他澎湃的情緒。事關浦志強或者曾經是個「文藝青年」,即使辯護詞也引經據典,時而排比時而反問,文采斐然,從古代的詩詞,到近代的魯迅,以至毛澤東語錄都為他所用。有時更是指桑罵槐,例如任建宇案是2012年10月10日開庭,浦志強在辯護詞中說,「這一天是武昌起義紀念日,是孫中山先生創建的中華民國的國慶。民國先賢一定想不通,『創立民國』百年後,不僅『平均地權』沒實現,連『振興中華』也成了敏感詞!時耶?命耶?撫今追昔,不勝唏噓」。

滿是古人詩詞語錄

所以,對香港讀者來講,《我辯護》是一本很好的國情教育參考書。從字裏行間中,彷彿又回到中央政法委前書記周永康控制下的四川,或是回到重慶前市委書記薄熙來和重慶公安局長王立軍在任時的重慶。然後你定一定神,發現周、薄、王都已身陷囹圄,譚作人已刑滿獲釋,但浦志強卻在牢獄中,無邊的黑暗還沒有過去,面前只是另一片黑暗,不禁令人思考,這是一個怎麼樣的中國?

特別要提到的是,讀這本書,不要只看「大案」的部分,一些看似不是政治敏感的案件,其實也意味深長。例如因為注射違規美容材料「奧美定」(PAAG)而控告深圳富華醫院的張慧琴女士,與書中其他案件的原告如譚作人、艾未未相比,只屬無名小輩,她也確實只是一個普通深圳市民,因為愛美注射奧美定豐顳,取出時手術失敗留下終身後遺症。

也為小人物辯護發聲

我曾經訪問過張慧琴,她還記得律師浦志強,她接連形容他「很好很好,是個很好很好的人,很好很好的律師」,當時教她要保存病歷資料、拍照取證等等。張慧琴因為長期維權,不被家人理解,女兒即將高考也無法照顧,丈夫又與她分居多時。「大人物」被捕較易引發外界關注,但一個普通女子到了人生的艱難關頭,誰來幫她?浦志強此時出手,免費為她辯護,令她一直感激至今。這種幫忙,對中國的歷史進程沒有什麼,但對於某個人的生命卻是意義重大。

面對內地的政治高壓環境,很多人會覺得無力,好像自己一點也幫不到手,而且情况還愈來愈差。浦志強的官司輸多贏少,而且面對的是來勢洶洶的國家機器,但他於2013年10月到香港大學出席研討會時,仍然相當樂觀,說「我覺得中國的事情一定會好轉」。即使當局做法屢次超過法律限度,他認為「與其說是為了表達這個政權的強大,不如說暴露了這個政權的虛弱」。

「只能幸福地艱難維權」

書末是浦志強好友、同為著名律師的斯偉江的一篇文章。斯偉江信奉基督教,每次去教堂都為浦志強這個「受難者」祈禱,並認為當局對浦志強的羈押是上帝對他的磨練。但浦志強寫了一篇題為〈艱難的公民維權〉的文章,改寫了《國際歌》中一句歌詞道,「從來就沒有什麼救世主,也靠不住神仙皇帝,要維護人類的幸福看來只能靠我們自己,於是乎只能幸福地艱難維權」。

這裏的「幸福」當然是反語,但大概正是因為相信「從來沒有救世主」,對付壞人不能只靠「等天收」,所以浦志強才一直自己扮演着「大俠」,「大俠」不總是贏,有時也會輸,但是他不會放棄。他是當代中國殘酷現實的一個縮影,也是黑暗中的一團燈火,讀過他的辯護詞,你或者能鼓起勇氣,再去挑戰下一片黑暗。

文 愛家姐妹
編輯 屈曉彤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