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日生活
2015年7月19日
【明報專訊】鉛水風波,至今蔓延到各個公共屋邨,「鉛」頭未明,使得人人恐慌。
房屋署上周更披露,啟晴邨焊接物的含鉛量竟高達五成,雖說檢驗所得的水辦含鉛量符合世衛標準,鉛水未必和焊接物有關,但事實已經夠嚇人。
鉛水和居民有切身關係,但原來還有人曾經跟水管有最「親密接觸」——水電維修師傅梁埠生。不知讀者還記不記得,在二○一三年十一月,星期日副刊「生活達人」就曾採訪過梁師傅,寫他發明水喉做笛子,他還親自吹奏。以他近四十年水電維修經驗,談到維修食水喉,只聽他道:「我始終唔鍾意燒焊。」似乎大有乾坤。
燒焊不燒焊?兩種駁喉法
自爆出鉛水風波,梁師傅說那幾晚都很留意新聞,因為他用水喉做過笛子,特別關心。「我估計多數是因為焊接,有很多原理嘅,或者落咗催乾劑,快嘛,就有這樣的情况。」原來接駁銅喉,據他說可以有兩種方法,一種是燒焊,「燒焊那種我始終不太多做,是用松香塗在銅喉,再燒熱銅喉才能『食』住,然後『走錫』,將銅喉接合。」松香是助焊劑,而錫條就是焊接物,用「銅曲」將兩條喉駁在一起。另一種是「行欖」,不用燒焊,兩條銅喉用「欖曲」接駁,將一個像戒指的銅圈,套在銅喉上,再用螺絲迫實接駁位便可。梁師傅說兩者分別就在於,若去五金舖買,以六分喉管計,燒焊的銅曲約賣四五元,較輕較薄;欖曲約要二十元,較重較厚,完全兩回事,以千千萬萬屋宇計算,「數量就很緊要」。是燒焊還是行欖,他一眼就看得出來,他見過有些處理不好的駁喉,包喉膠被燒到焦黑,相反,他認為「行欖就好靚仔,始終係行欖穩陣啲。」
「唔好接觸咁多」
雖然政府規定使用無鉛錫,但現在卻查出有屋邨的焊接物含鉛五成,梁師傅透露:「就算五金舖買啲錫條,有啲都係有鉛,用來焊銅喉,不過不知道是不是現在出事的錫,因為有好多種。有些商家因為大批大批買,便宜咗,質量唔同。就好似食油咁,有啲用地溝油,有啲油就靚咁囉。」他說若不顧食水安全,焊接物含鉛的濃度愈高,燒焊的速度可以快三倍,「現在係錫溝咗嘢,太科學,速度要快又要經濟。一單工程,若用十蚊做咗佢,佢成本用五蚊,另外五蚊就袋落袋囉。」而他自己盡量堅持不燒焊,他也曾聽行家勸告,燒焊燒出來的煙,「唔好接觸咁多」。焊棒超過200℃高溫,將松香和錫等物料燒熔,「以前我都覺得,焊得多個人聞咗,始終都無咁好㗎。喺大廈燒焊,有風吹散,就無問題吖,工人聞唔到。但當你成日喺兩百呎舖頭焊,就有啲問題喇,始終係化學嘢嚟㗎嘛。」不過,「行欖同燒焊,如果焊錫係合規格,兩種都無問題。但政府要知道價錢係有分別」。
梁師傅一九七六年來港,做了水電維修足足三十九年,曾經營「生記維修水喉電器」。他說在近二十五年裏,接燒焊維修不過十次,都是被要求才做,不然他寧願做行欖。以他的經驗,如果水喉是入牆的,分別更大。「我成日去維修銅喉,行欖如果扭實咗,十幾年都無問題。好多時有事去維修,就係水喉焊接得唔好,爆咗出嚟。當人哋隔籬裝修,震到道牆,行欖就唔怕震,燒焊的就會震到,如果條入牆喉爆咗就大劑喇,會漏水,又有分別喇。呢度我要忠告市民,日後屋企裝修,就要留意呢啲事情。」他估計在十五年前,行內有七成水喉工程使用行欖,但現在,幾乎八成都使用燒焊。
膠水喉做笛子圓願
梁師傅在二○一三年末開始研發水喉笛子,「我那時通渠,又好鍾意樂器,一路好想做一種樂器出來,最後終於達成了心願」。半年後,膠水管笛子誕生,他在膠笛子的頭尾,套上銅戒指,笛身髹上鮮艷顏色,看起來就更靚仔。經他鑽研,銅喉笛子效果不理想,還是自製膠喉好。他最近還研發新技術,將膠喉用火彈過及拉過,音質更靚,「吹時唔使用咁多氣」。他製作的膠喉笛都沒有用到燒焊,所以基本上不用擔心鉛的問題。唯一一次,有客人請他做一支五呎幾吋有人身那麼高的笛子,他最初拒絕,後來真的不好推卻。原來客人想做像李小龍雙截棍那樣的款式,頂部附有指南針,中段是笛子,底部可以當拐杖,方便爬山時又可吹奏又不怕迷路。於是梁師傅花了十天,用膠喉來做,將兩個駁口燒焊,三截可以扭出來。燒焊做的笛子,難道不怕吸入鉛?梁師傅說不怕,「吹笛子時,空氣由笛的兩頭出來,不會吸入,無問題。」相反,大廈水喉因長期被水浸住,才容易氧化。
消失的水電維修音樂中心
最近新聞「鉛」源不絕,卻有不少街坊來多謝他:「啊!梁生,都係你同我做行欖好,無燒焊。」可惜的是,他以前在大埔崇德街斜路的舖位,因為業主加租一倍,他負擔不來,加上他已年過六十,只好黯然放棄。「近呢幾個月,幾乎一支笛都無做了。以前有舖頭,啲人行過,行山友或發燒友都會來,打番兩隻歌聽吓,說:『生記,同你訂做番支笛子』。現在無舖位,就差好遠,無咗個落腳點。」如今他在大埔的運頭街運頭角道公園,顯記茶餐廳對面,在樹邊撐一把紅綠藍大傘,做做熟人生意。他一星期有三四天在,約早上十時至下午四五時,維修水電、通渠換鎖,僅僅夠搵食,也有個寄託。有街坊叮囑他:「你唔好咁早退休住啊。」他的水電維修音樂中心消失了,樂友歡樂不再,只餘他在樹下獨玩柳琴、吹水喉笛。
程展緯 - 現在講水喉匠你會想到什麼?
【明報專訊】以前大埔有一個很出名的水電師傅梁埠生先生,他把興趣和工作聯繫,把水喉自製笛子,把店子成為與街坊分享音樂的地方,然而,再次探訪發現他已結束營業了。鄰近有店舖說他「不是做生意,掛住玩……」我想他指的是梁師傅不像其他生意人一樣用盡所有資源去為自己謀取最高利潤,而竟把自己的興趣,工作空間和時間與街坊分享音樂……這叫我想什麼才是一盤生意?一盤生意和消費者的關係是否只有金錢轇轕?我想水電師傅能與社區街坊建立一個良好的關係,才是真正有信心的服務,因為他服務的不是顧客,是有面孔,有名字,有交往的街坊。
舊址現在成了一所地產舖,裝修和以前不同,透明的玻璃外牆貼滿了超現實的樓價,分隔開了我們與服務商,交易只有數字運作,這運作怎會正常?
文、圖 程展緯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