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時報
2013年4月9日
以前媒體的供給不多,有限的版面和時段都屬於大人物所獨有。大人物就是名人,他們的一舉一動都被媒體大力宣傳。
到了今天,已是媒體過剩的新時代,媒體版面和時段像是個大胃王,每天都需要很多新鮮事來餵飽,於是人類社會就進入了成名容易的新階段,這是「出名的民主化」。任何人只要敢,都可以「出名十五分鐘」。尤其是從事表演活動的演藝圈更是這種出名時代的寵兒。他們的活動就是大眾的娛樂,正經事是娛樂,八卦事也是娛樂。這個時代反正大家都很無聊,演藝人員的八卦就扮演了充填無聊的角色。
近代義大利思想家及作家艾柯就說過,現在的名人已不只是被動的被人找八卦,而是主動的在生產八卦。美國有一項長期調查,一九八六年美國初中學生心目中的十大嚮往角色,十個人全都是演藝娛樂名人。
演藝人員以販賣娛樂為生,它可以塞填大家的無聊,可以滿足人們的偷窺心理,他們賣的貨物談不上什麼營養,更沒有什麼含金量,但至少可以讓人打發無聊,這也算得上是積功德,對媒體而言,它充填了版面和時段,可以多一點銷路,也是好事。只是這種出名文化卻也有它的道德風險:
一,從古以來,我們都相信立德、立功、立言這種弘大的人生目標,當立德立功立言後,才可能有附帶的立名。但到了媒體時代,立名已有了直達車,不必通過立德、立功、立言的辛苦過程,這是出名的「脫美德化」。當年邱吉爾就已指出,當一個社會的名流不是靠著他們的美德成分出名,而是靠著出售娛樂效果出名,這就會加速社會的庸俗化。庸俗雖然不是罪,但靠著庸俗畢竟很難凝聚一個社會、推動著大家向前進。
二,當代研究出名經濟學的柯文教授(Tyler
Cowen)早就指出,當出名的容易度向演藝界傾斜,出名就會成為一個容易的市場,政治人物或是其他領袖人物,遂也必須每天和演藝名人做著版面和時段的競爭。他們已不可能靜下心來思考國家的大政方針,而會用盡心思去做秀,因為只有做秀才會被人記得、也才會有選票。
這也就是說,博版面時段的表演政治學會取代以前的責任政治學,而成為時代的主流。責任政治學的時代,領導者應當是國家美德的儲存庫,而現在那個庫房已空,只剩下空口講大話、譁眾的在小問題上取寵,以及各種小做秀而已。媒體表演時代,由於人們已忘了「偉大」這種概念,只會做秀但不會做事已成了必然的趨勢。這也是領導者的平庸化,會成為當代主要病癥的原因。
三,當出名向演藝界傾斜,由於演藝是一種「演」,所「演」就不是真的,而是「演」出來的,因此在表演的世界裡,遂真假難分。當出名已真假難分,它就會混淆了一個社會的真假區隔防線,會鼓勵出假冒、欺騙這種新的現象,以及真假不分的虛無品質,壞人可以假冒成好人,貪官可以扮演成清廉好官。在表演政治學當道之下,「假冒」(fake)這種新的現象泛濫,這也是當代每個社會誠實風氣日益凋零的原因。台灣的名人假冒的多,誠實的少,這並不使人意外。
現在媒體當道,媒體已創造出了龐大的假象;媒體的假象已主宰了人們的知覺與判斷。每個時代都應該有多元的角色模式的選擇,今天的兒童對他們要選擇的角色模式,已完全跟隨媒體所炒作的型態跑;另外則是台灣媒體每天仍在加油添醋、大肆炒作的,仍是演藝和其他名人的各種八卦或他們的瑣事。這些八卦瑣事既與國計民生無關,也和世道人心無涉,台灣人真的那麼無聊嗎?
近代人的無聊已成了一個新興的研究課題,無聊使人庸俗,由於大家都時間太多、而生活意義少,於是只好去娛樂中找東西來消遣。當年柏拉圖在世時,看著有人在宣揚無聊的消遣,他認為這無益於世道人心,主張應予取締。他的取締論違背了自由法則,當然不對。這種世界日益無聊庸俗的問題,最後仍要靠媒體自己。前述的柯文教授指出,媒體是庸俗的推手,但也可以是不庸俗的守門人,如果媒體自己能找到平衡的價值與報導模式,不靠八卦名人也能存活,那名人八卦文化就可以改變!(作者為文化評論者)
相關文章:南方朔
- 「名人文化」和「醜聞文化」
2013年4月9日 星期二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