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1月21日 星期六
李怡 - 拓展命運自主的社會意識
蘋論 香港蘋果日報 2015年11月21日
區議會選舉投票前幾天,最受市民關注的是港中足球賽。球賽的啟示有三:一是香港主體意識高漲,「We are HK」及「HK is not China」不僅是觀賽球迷的展示,而且也牽動了市民情緒;二是弱勢的香港隊二度守和中國隊,象徵道德力量可以頂得住強勢的侵凌,我們贏不了,但一定要守住不能輸;三是香港的特首高官(除了財爺)或龜縮,或用語言偽術,就是不敢撐香港隊贏,這現象已不僅是象徵性而且是實實在在說明特區政府不是香港人的政府,而是中共國的傀儡政府,是在港中衝突時不會站在香港一方與市民同心同德的政府。
然而這種社會大勢不會反映到區議會的投票結果上。選前社會缺乏選舉氣氛,整體選情冷淡,投票率可能偏低。這也許符合中共港共的部署,投票率低有利於擅打組織戰的建制派當選。
傘後民情的兩種面相
這是雨傘運動後第一次選舉,傘後的民情一方面反映在幾天前的球賽上,另方面也反映在這次選舉上。傘後香港自主意識抬頭,一些積極參與傘運或在傘運中覺醒、在傘運中堅定了信念的年輕人,面對區選,他們堅持韌性戰鬥,落區深耕和參選,特別是向建制派挑戰。他們的努力,使主要屬建制派的自動當選人數減至68人,儘管這仍是令人不愉快的數字,但至少說明覺醒的新一代開始起步。我們期待他們在選舉中獲勝,但即使選輸了,也是一個值得鼓勵的開始。傘後另一民情面相,是由於傘運沒有達到期望目的——中共港共撤回根據8.31制訂的政改方案,使許多參與者氣餒以至有絕望感,這種絕望情緒使不少人對參與現體制下的改變,失去信心,變得消極,甚至不想履行公民責任去投票。但我們須知道,在爭取命運自主的抗爭路上,必有高潮低潮,在達到目的之前,遇高潮不須亢奮,遇低潮不須悲觀,最重要是不要放棄心中的堅持。
早幾天幾位初相識的寫作人向筆者提出兩個問題,一是要不要「含淚投票」?二是若幾個候選人都「選唔落手」,是不去投票還是投白票?
筆者的回答是,決不可再「含淚投票」。雨傘運動的最重要口號不是「命運自主」嗎?投票行為,就是要體現個人的獨立自主的意志。我們認同哪一個候選人,就投票給他,絕不是經過計算之後,基於策略而含淚投票給一個自己不喜歡甚而討厭的候選人。這樣對這個候選人及其政黨不會有好處,因為他們不會從投票結果吸取教訓,不會修正他們違反民意的政策。
兩天前,毛孟靜在立會提出「保障香港不受大陸化」議案,遭建制派否決是意料中事,但分組點票共有19名民主派議員投贊成票,與過去相比就有很大改變。2013年毛孟靜、范國威提出本土優先議案時,不僅大部份泛民投反對票,而且22名泛民議員還召開記者會提出「反歧視、反分化、反排外」口號,譴責毛范提出減少新移民來港配額,「令港人蒙羞」。2014年毛范再提本土優先議案,泛民包括毛范二人在內,只有4票贊成。如果不是佔領運動號召命運自主,不是反水貨等一系列本土抗爭,這次本土優先議案豈會有19名泛民支持?如果選民繼續含淚投票,那些熱心幫助新移民搶奪綜援、並去聯合國投訴香港人歧視大陸人的政黨,會含淚修改他們違反港人意願的政策乎?
政治指導權操諸社會
當然,香港選民在不含淚的情況下,應有理性考量,對於在傘運後逐漸改變政治取向的泛民政黨,可以再給他們機會。此外,秉持自己的認知,也不一定完全排除個別態度誠懇、熱心幫助市民並有見地的親建制候選人。
真正「選唔落手」,那麼也要履行公民責任,走進投票站投一張白票。這表示我們重視我們應有的選舉權,儘管沒有我們合心意的候選人。白票自然是廢票,有「揀得落」的候選人,當然不要投白票。白票是真正「揀唔落」的情況下的無奈選擇。
無論明天的選舉結果如何,香港政治生態不會因而改變:中共繼續從政治經濟社會各方面侵凌香港不會改變,特首高官建制派繼續躲避憤怒的市民、避免與維護香港核心價值的人士公開辯論的策略不會變,港中矛盾持續升溫的趨勢不會變,香港人自主意識持續擴展的趨勢也不會變。
筆者日前談及徐復觀教授的《理與勢》,「理」是只有是非對錯而沒有強弱順逆的,「勢」是有大小順逆的政治形勢。理或一時不能勝勢,但徐復觀說:「人類數千年的歷史文化,證明要政治清明,則政治指導之權,必操諸社會。」因此,憑獨立自由意志投票,不斷增強和拓展命運自主的社會意識,長遠而言,必能操「政治指導之權」。(https://www.facebook.com/mrleeyee)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白票不要投,因「有心人」或會...
回覆刪除真正「選唔落手」,如要履行公民責任,走進投票站投
廢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