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1月28日 星期六

鄭立 - 最大公因數

2015年11月28日

【明報專訊】粵語盛行一句諺語,叫「若要人似我,除非兩個我」。每一個人都是獨特的,無論你怎樣費盡心力令兩個人相像,他們總會在某些地方上有意見衝突。如果是一個百人的團體,就有100種不同的意見,愈多人衝突就愈複雜。

面對衝突,我們基本上有三種解決方法。

第一種,就是保持距離。人類之所以有各種界線,例如國界,其實就有如一個個獨立的睡房,如果有人睡覺會磨牙,同睡一室的話大家很容易相處得不快,分室而睡則相安無事。

但是,人數不斷增長而變得擁擠後,就難以保持距離。保持距離是共存的最簡單解決方法,但這個方法受限於難以增加的空間資源。

第二種,是單方面的服從,形成權力金字塔,當意見有衝突時,永遠是其中一方放棄自己的意見,直接服從另一方的命令。不論是用軍隊用武力恐嚇,父權用倫理關係,宗教用精神權威,僱主用經濟控制,達至另一方的服從,都是服從。

「團結」和「服從」的分別

人類從千年的歷史中,慢慢理解到這種方法的危險性。被服從的人,會變得自大盲目,看不到決策錯誤和結構性惡化,而服從的人,則因為長期執行不是自己的意見,而習慣把所有責任推卸給別人,失去了責任感也對於做好事情欠缺動力。

最終這種建立在服從的結構,會不斷的腐朽,百病叢生之下,某天服從者發覺事情已極端惡化而無法再服從時,反而會引爆更毁滅性的衝突。這是因為以服從為骨幹的體制,欠缺自善能力。

第三種,是「團結合作」,一個經常被曲解的詞語。很多人搞不清楚「團結」和「服從」的分別,認為不跟隨我的指導思想,就是不團結。對於不服從自己思想的人,予以責罵、否定、嘲諷,直接認定對方不是朋友、不是盟友、不是同路人,甚至是敵人。這其實就是希望別人服從,但實際上又無力令人服從,除了變回衝突之外一無所得。

真正的團結,並不是讓所有的盟友在任何立場上,都跟自己一樣。相反,它是先透過溝通,找出大家一致的地方,找出大家完全無法容忍的底線,然後在這些一致的地方,互相支持;在無法容忍的底線中,互不侵犯;在這以外的部分,則互不干涉。然後各自做大家最擅長的事情,取得對雙方而言都有利的成果,這就是團結合作。

這就是所謂的「政治」,也就是目前人類文明發展出來的,消解衝突的最理想手段。透過清楚雙方的立場,增加有共同利害時的力量,並互相不妨礙,對方與自己意見不同,但沒有直接侵害自己的行為。這就能發揮最大的力量,爭取雙方最多的生存空間,和數學的最大公因數一樣,不挑剔大家的不同,而是盡可能找尋大家的相同。

愈能夠掌握這點的人,力量和影響力就愈能夠增長,而更接近實現自己的願望。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