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2月6日 星期四

梁衍華 - 廣東話是否香港法定語言?

香港蘋果日報   2014年2月6日

1974年,香港通過《法定語文條例》(香港法律第5章),訂明中文和英文是香港的法定語文。該條例亦設立雙語法例諮詢委員會以執行與使用兩種法定語文頒佈法例事宜相關的職能。

1997年香港主權移交前,前總督會同行政局在向雙語法例諮詢委員會進行諮詢後宣佈有關的中文文本為真確本,並獲前立法局批准,直至現時仍有效。

假如「語文」一詞是指「語言及文字」,而「雙語法例諮詢委員會」又不是「兩文三語法例諮詢委員會」,中文真確本又是以正體漢字寫成,則語言顯然是指英語及廣東話,文字就是英文及正體漢字。

廣東話為法定語言是有案例及司法機構支持的。在Re. Cheng Kai Nam Gary(HCAL3568/2001)一案中,高等法院法官夏正文(Hartmann J)在判詞第3段指:「假設中文在香港而言是指大多數人所使用的語文,即廣東話,而不是指可歸類和稱之為中文的其他語文及/或方言,那就是說為法庭所容許的兩種法定語文的口講形式是英文和廣東話。」按夏正文法官的說法,似乎在香港非廣東話才算作方言!

另一方面,司法機構政務處於2002年11月向立法會提交的《在法院程序上的法定語文使用問題》文件第17段亦指出:「我們認為中文作為法定語文,在口講的形式來說,通常是指廣東話,但也包括普通話在內。」(立法會CB(2)415/02-03(01)號文件)。然而,若果普通話是包括在口講形式的中文法定語文內,則上海話、客家話、潮州話等口講形式的中文難道又是香港的法定語言?筆者相信香港不是用普通話辯論通過《法定語文條例》吧?

在法庭審訊中,可以用任何語文向法庭陳詞或作供,例如普通話、印度語、旁遮普語、尼泊爾語、印尼語、越南語等,但不等於這些語言就是法定語文。若果法官、律師或證人以廣東話發言、陳詞或作供,法庭謄本則是以粵語逐字作書面紀錄的。
立法會訂立法例的辯論也是用廣東話,廣東話更可以作立法會書面紀綠,亦可對法庭詮釋字義有影響。

在普通法下,當法庭審理案件而要詮釋某些字詞以釐清含義時,則可能會參考立法機構訂立法例時的會議辯論紀錄中有關官員或議員的發言,而法庭對字詞的法律詮釋可能成為案例並具約束力。這種情況不常見但亦會發生。

在2009年1月15日行政長官答問會上,前行政長官曾蔭權所說的「鬥噏」;而2008年06月19日,前政務司長唐英年在立法會內務委員會特別會議上,以「吊吊揈」形容被查封酒店的執達吏所趕走的旅客(立法會CB(2)2470/07-08號文件)。雖然以上兩個事例並不涉訂立法例過程,但兩者均以粵語原文紀錄在立法會會議正式紀錄上。

若果香港的立法會議員要捍衞廣東話在香港的地位,今後或許應該要求立法會作出準確的廣東話逐字紀錄。香港立法會的辯論大部份時候是使用英語或廣東話辯論,而筆者卻未聽聞過推行「普教中」的教育局官員在立法會使用普通話辯論。

由此可見,廣東話又怎會是非法定語文的方言呢?

梁衍華
居港新西蘭律師

8 則留言:

  1. 若果法官、律師或證人以廣東話發言、陳詞或作供,法庭謄本則是以粵語逐字作書面紀錄的。(梁衍華 廣東話是否香港法定語言?), that means the court will record in verbatim ((in exactly the same words as were used originally) if evidence is presented in English or Cantonese. Probably, there will be a version translated in English if the judge cannot understand Chinese.

    The Official Languages Ordinance (Cap. 5) enables any court in Hong Kong to use either or both of the official languages (i.e. Chinese and English) in any proceedings as it thinks fit. No matter whether English or Chinese is used in the proceedings, everyone has a right to use the language of his choice to give evidence. The court will arrange interpretation facilities.
    For other dialects or other spoken languages, the court will arrange interpretation facilities, and the court will then record the evidence in the translated language, either in English or Cantonese.

    However, the court has not decided yet what if a witness wants to provide evidence in Putonghua but does not want any English or Cantonese translator, and I believe the court would have difficulty in denying this and the court will still record the evidence in Putonghua in verbatim.

    在普通法下,當法庭審理案件而要詮釋某些字詞以釐清含義時,則可能會參考立法機構訂立法例時的會議辯論紀錄中有關官員或議員的發言,而法庭對字詞的法律詮釋可能成為案例並具約束力。這種情況不常見但亦會發生。(梁衍華 ).

    However, all ordinances are written in either English or Chinese, by which Chinese is closer to Mandarin than Cantonese. That means many vocabulary that exists in Cantonese will never appear in any Hong Kong ordinances.

    What I try to say is not to minimize the legal status of Cantonese, however, in my layman’s opinion, it is not so clear cut from the legal perspective even though梁衍華 is a lawyer.

    回覆刪除
  2. I cannot quite follow 梁衍華's logic.

    回覆刪除
  3. 梁衍華 以律師的身份,想以法律的論點,去定性「廣東話是香港法定語言」,他以Re. Cheng Kai Nam Gary(HCAL3568/2001)一案,高等法院法官夏正文(Hartmann J)在判詞3段作支持的理據,

    其實該判决是指出法庭

    Recognizes the applicant has a constitutional right to use the “Chinese language” in court, but that right does not imply a reciprocal obligation of the court to speak and read that language. It is sufficient if processes, e.g. employment of interpreters to facilitate the court comprehending what is said or written.

    The court did recognize the use of Cantonese in court, but it does not explicitly exclude Putonghua or Mandarin in court, so long as there are processes, such as interpreter (in this case, English interpreter to translate “Chinese language” into English so that the court can comprehend.

    From the Wikipedia, it indicates that the government (in 1974) chose not to specify a dialect as an official language, instead indicating "Chinese" as an official language, allowing any dialect to be used.
    While no law existed prior to 1974 to designate official languages in Hong Kong, by practice, English was the sole language used in all branches of the British colonial government. Under public pressure, the Official Languages Ordinance was enacted in 1974 to declare that both English and Chinese may be used in communication between the government and the public. Despite the usage of different dialects in spoken Chinese, the government chose not to specify a dialect as an official language, instead indicating "Chinese" as an official language, allowing any dialect to be used. Since most of the local population spoke Cantonese, it became the most frequently used dialect in official communication. ( Wikipedia).

    為了加強自己的論述, 梁衍華試圖引用在普通法下,當法庭審理案件而要詮釋某些字詞以釐清含義時,則可能會參考立法機構訂立法例時的會議辯論紀錄中有關官員或議員的發言,而法庭對字詞的法律詮釋可能成為案例並具約束力。雖然這種情況很少發生,但為加強論述,他就加入此段。

    All HK ordinances are written in either English or Chinese, by which Chinese is closer to Mandarin than Cantonese. That means many vocabulary that exists in Cantonese will never appear in any Hong Kong ordinances. 這意味法庭在傳悉法例, 是會根據ordinances上的書面語, 會有行乞者,不會有「乞兒」, 不會有「鬥噏」等等。

    In my two cents, 梁衍華 sounds like a lawyer, he uses legal terms, legal case, but from the legal perspective, it is not so clear cut and straight forward.

    回覆刪除
  4. "中文作為法定語文,在口講的形式來說,通常是指廣東話(立法會CB(2)415/02-03(01)號文件)", 而作者的論點是: 只有廣東話才是香港的法定口頭語言, 普通話不是, 其他的所有中國方言也不是. 在下贊同作者的觀點.

    回覆刪除
  5. 根據《立法會立法會立法會立法會CB(2)415/02-03(01)號文件》
    http://www.legco.gov.hk/yr02-03/chinese/panels/ajls/papers/aj1125cb2-415-1c.pdf

    『在法院程序上的法定語文使用問題』:

    【7.法官有權酌情決定在程序的一部分中使用一種法定
    語文,但在程序的另一部分中又使用另一種法定語文。例
    如,法官在口頭證詞環節採用廣東話,在陳詞環節則採用英
    文。】
    這句話很明顯指明「廣東話」和「英文」均為「法定語文」。

    【17.在這方面,司法機構的立場與上述做法和默示的看
    法一致。我們認為中文作為法定語文,在口講的形式來說,
    通常是指廣東話,但也包括普通話在內。】

    這句話也是非常清楚:「我們認為中文作為法定語文,在口講的形式來說,通常是指廣東話,但也包括普通話在內。」

    回覆刪除
    回覆
    1. 更正:上面第一句話出現多個「立法會」是pdf轉text的program在轉換時自動產生的而忘記刪掉所造成,並非有意所致。

      刪除
    2. I agree. So I don't understand Mr. 梁衍華's logic of making the following statement to undermine Mandarin: "然而,若果普通話是包括在口講形式的中文法定語文內,則上海話、客家話、潮州話等口講形式的中文難道又是香港的法定語言?筆者相信香港不是用普通話辯論通過《法定語文條例》吧?" It is stated clearly in the document that Mandarin is considered an official spoken language.

      刪除
  6. 立法會CB(2)415/02-03(01)號文件

    15. 需要強調㆒點: 程介南案( HCAL 3568/2001 )
    (2001 年12 月3 日)根本不存在中文作為法定語文是否包
    括普通話這個問題。夏正民法官並沒有對此問題作出裁定。
    在程介南案中,申請人要求由一名除了說英文外也說中文的
    法官來審理他的案件。作為法定語文的中文是否包括普通話
    這一點並不是夏正民法官要處理的問題。他並沒有裁定法定
    語文僅是指英文和廣東話,並不包括普通話在內。夏正民法
    官在判案書引言部分第3 段祇是說:
    “假設中文在香港而言是指大多數人所使用的語文, 即廣
    東話,而不是指可歸類和稱之為‘中文’的其他語文及/
    或方言,那就是說為法庭所容許的兩種法定語文的口講
    形式是英文和廣東話。”[用斜體字以示強調]
    16. 事實上,在各級法院中,有若干諳普通話的雙語法
    官曾經在簡短的程序中或在程序的某些部分中使用普通話,
    不過, 這情況並非普遍。司法機構並沒有備存這方面的資
    料,但有關的事例已載於附件I 內。根據《基本法》第九條
    及該條例第5(1)條的規定,從這些法官使用普通話的事例看
    來,他們已經默示中文作為法定語文是包括普通話的看法。
    17. 在這方面,司法機構的立場與上述做法和默示的看
    法一致。我們認為中文作為法定語文,在口講的形式來說,
    通常是指廣東話,但也包括普通話在內。
    18. 需要強調的是,雖然普通話可以作為法定語文以進
    行法院程序,但法官是否使用普通話進行程序或程序的一部
    分則由法官自行酌情決定。法官在行使酌情權時,可參考已
    公布的指引(詳見上文第8 及第9 段)。
    19. 此外, 《立法會議事規則》是立法會根據《基本
    法》第七十五條制定的。根據該議事規則第2 條,議員在立
    法會發言,可用普通話、粵語或英語。雖然對法律的詮釋,
    附件I
    5 J1232-02 CI Office
    最終都是法庭的責任, 但要注意的是, 立法會必定是認為
    《基本法》第九條所指作為正式語文的中文是包括普通話,
    才會據此制定該條規則。再者,政府行政、立法和司法的主
    要官員,以及行政機關的主要官員分別在1997 年7 月1 日及
    2002 年7 月1 日以普通話宣誓就職,相信都是以此為根據
    的。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