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2月2日 星期四

古德明 - 馮煒光「會覺得」光榮

am730 中華正聲專欄 2012年2月1日

打開收音機,聽見某「個人意見」節目主持一句口頭禪:「我會覺得……」我連忙轉臺,又聽見另一「個人意見」節目的嘉賓說:「我會認為……」我關掉收音機,懶得洗耳。

中文的「會」字,作虛詞,有兩個意思。一是「應當」,例如李白《清平調》說楊貴妃這樣的美人,要在群玉山、瑤臺等神仙居所才可看到:「若非群玉山頭見,會(應該)向瑤臺月下逢。」又如杜甫《望嶽》詩借泰山寫志氣:「會當(總應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會」的另一個意思,是「可能」或「能」,例如《三俠五義》第六十五回北俠歐陽春看見一個武人,滿臉英氣,但目光淫邪,暗忖:「那樣一個人,怎麼會(可能)有那樣的眼光呢?」又如《老殘遊記》第九回申子平聽見虎嘯,問道:「這聲音離此尚遠,何以窗紙竟會(能)震動,屋塵竟會下落呢?」

現代漢語的「會」,卻似乎有另一個意思。請看香港某著名化妝師答記者問:「我會覺得,化妝是商業活動。」某顧問公司老闆則撰文說:「我會認為,制約理論(TOC)會比豐田生產方式(TPS)優勝。」這些「會」字,既不解作「應當」,也不解作「可能」,只是英文would字的化身。

Would字有兩個含義,一是等於中文的「會」或「可能」,例如:If you were me, would you resign?(你是我,會辭職嗎?)另一含義不能譯出,只是令說話聽來委婉一點,例如:(1)I would say he is totally shameless(我認為他非常無恥)。(2)I would think he is a Democrat(依我看,他是個民主黨徒)。

現代漢語人假如真要講英文,十之八九只會張口結舌。但would可以譯做「會」,他們是懂得的。於是,「我會認為」、「我會覺得」之類所謂委婉說話,大行其道。只是這個「會」徒有中文之形,沒有中文之義。

當然,中國人今天是不必懂中文的,請看香港民主黨高級幹部馮煒光,怎樣以自己之心,度立法會議員黃毓民之腹:「他兒子被中共捉了,從此不敢真的碰中共,就搗亂民主派,以搏兒子早日獲釋。」中文「搏」、「博」兩字意思不同:「搏」是「打」或「擊」,例如李白《梁甫吟》說和飛猱、彫虎格鬥:「手接飛猱搏彫虎。」「博」則是「換取」,例如李白《宣城長史弟昭贈余琴溪中雙舞鶴》詩說,白鶴的羽毛,黃金不換:「白玉為毛衣,黃金不肯博。」馮煒光不可能讀過李白詩,但他顯然連「肉搏戰」、「聊博一粲」這樣通用的詞語都不懂得。而他據說是香港大學畢業生,是「高級知識份子」。他一定「會覺得」,不懂中文,就和幸災樂禍、惡語傷人一樣光榮。

古德明
作者專研中英文,以寫作、翻譯為業。 (逢周三刊登)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