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通識 2016年10月13日
錢鍾書夫人楊絳逝世已有四個多月,但懷念她的人仍不絕如縷。她能活到105歲,想必有其與眾不同的人生感悟。雖然不是人人看過她自問自答的《走到人生邊上》,但她留下的一句人生警語:「你的問題是讀書不多而想得太多。」一直備受傳誦。
楊絳筆下的「你」是誰?原來是個高中男生,崇拜楊絳。他在高中快畢業時,給楊絳寫了封長信,表達對楊絳的仰慕之情以及他自己的一些困惑。結果楊絳回信了,淡黃色的豎排紅格信紙,寫毛筆字,除了一些鼓勵晚輩的客套句子外,主要是寫了這句誠懇而不客氣的話。
對一個好高騖遠、浮想聯翩、志大才疏、滿腦子美夢的年輕人而言,最大問題確是「讀書不多而想得太多」,而最佳忠告,當然是好好讀書,不要想太多。但讀書多是否就能解決人生問題?恐怕未必。不少讀書人的苦惱,往往多於目不識丁之人,始終對待苦惱要靠智慧而不是知識。
清代盛世的哲學家陳宏謀曾寫過一本《學士遺規》,裏面提到「夫人才不足則多謀。識不足則多疑。威不足則多怒。信不足則多言……」後來弘一法師開示弟子,將「識不足則多疑」,改為「識不足則多慮」。「多慮」正是想得太多,源自識見不足。識見能生智慧,而識見的培養,讀書可以是助緣,但人生的歷練也是關鍵。
其實「想得太多」的毛病,除了識見不足之外,更往往與「情」掛鈎。問世間,情是何物?多情人難免煩惱多。「多情自古空餘恨」,這多半是「想得太多」而起,要是將情放下,便得自在。但多情也不見得必然是壞事。廣州白雲山能仁寺山門前的對聯:「不俗即仙骨,多情乃佛心。」佛菩薩是最多情之人,無緣大慈,同體大悲,大慈大悲度盡一切眾生,你的痛苦我來挑,你的煩惱我來解決,你的困難我來幫忙,這便是佛心的多情。
不過佛心的多情,背後更有智慧。情雖多而不濫,濫情便毫無準則;情雖多而不太深,情太深則成癡。歐陽修的「人生自是有情癡,此恨不關風與月」,情太深了,「離歌且莫翻新闋,一曲能教腸寸結。」一曲離別之歌便教人肝腸寸斷,會累壞身體而無補於事。所以佛心多情而不是癡情,懂得收放自如。
佛學的貪瞋癡,「貪瞋」是煩惱的動力,「癡」才是根源,
指無明。無明難明,所以「癡」經常加上「愚」,叫「愚癡」。癡人總是想多了,所欠缺的正是智慧。
且引述《紅樓夢》小說第二十三回,寶玉在沁芳橋邊桃花底下展開《會真記》,正看到「落紅成陣」,只見一陣風過,把樹頭上桃花吹下一大半,滿地皆是。此時寶玉惟恐落花被人踐踏,於是讓落花浮在池裏,慢慢流出沁芳閘。這是寶玉的多情,不是癡情。但在黛玉眼中,她對落花便想得太多了,惟恐落花流到污水處,因而要葬花,甚至聯想到「儂今葬花人笑癡,他年葬儂知是誰」,這就是自尋煩惱的典型癡病。
2016年10月24日 星期一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今天呼喊港獨的年輕人則是「讀書不多而想得太少」, 既沒有路線圖更沒有實際行動, 一味嗌口號, 攻擊任何與他們政見不同的人, 好高騖遠、思想狹隘、志大才疏、滿腦子怨恨.
回覆刪除路線圖不是一天完成的,也不是兩三四五個人完成的。。。。。。
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