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日期:2011年6月13日
【明報專訊】去年年底在深水埗與友人一起做民俗考察,拜訪一家在石硤尾街的小巷理髮店。理髮店叫發記,對面是教堂,借用陋巷開檔,巷口放一塊木板招牌。巷裏堆滿生果箱和菜籮。舊樓的二樓天井位置,生了一株大葉榕樹和很多攀藤植物,冬日陽光透過樹枝灑落巷子,好像回到民國初年。在西貢山嶺或南丫島的廢村,也可見到屋頂長滿原生植物。以前的人不計較屋頂、騎樓或天井生樹,認為是吉兆。在土瓜灣一些舊樓的走火梯,也看見樓梯頂長出了細葉榕。
訪問完畢,走回巴域街,在一個菜市場對面站立良久。單層的菜市場很尋常,類似以前在粉嶺聯和墟和大埔墟的舊街市的模樣。奇怪的只是名字,聯和墟的名字是聯和墟,大埔墟舊街市是大埔墟街市,連沙田正街的、由前區域市政局建立的兩層菜市場也是乖乖地叫「沙田街市」,外牆有隸書字體的典雅題字,英文是Shatin Market。位於巴域街的石硤尾街市,卻叫「石硤尾商場」,也許它是房屋委員會建立,非市政局或區域市政局建立的,而房委會喜歡輝煌的名字吧。石硤尾商場1979年落成,商場對面也有一座小型商場,叫金玉商場,名字也很富貴,裏面只是街坊舖,連帶巴域街的繡莊、雜貨店、跌打醫館等,映襯出舊時香港的繁華氣。
繁華是要在街道顯出來的,粗筆漢字大招牌、疏落的汽車、不徐不疾地行走的人群,上面是藍天白雲,這就是繁華景象。粵語長片的開頭,很喜歡拍攝香港的街景,給本地人看,也給海外華僑看。今日困鎖在冷氣商場裏面的玻璃和鋼鐵的奶白色和銀灰色世界,只是豪華,不是繁華。
我站在石硤尾商場對面拍照,呆呆看了一會,街市門口堆放了一些令人安心的、凌亂的紙箱、水桶和膠椅。沒有走入去看個究竟,怕的是失望和驚嚇,或者是怕將來添了離愁別緒。房委會屬下的街市,仍未被領匯接管,不時被輿論和政府審計署批評檔口空置、租金偏低、管理混亂之類,恐怕不久這些自由散漫的繁華氣息,便會被整齊劃一的豪華氣息取代。以前我是相信輿論和審計署批評政府浪費空間的,現在倒是如魯迅一樣,「不憚以最壞的惡意來推測中國人」。審計署批評某部門員工疏懶,之後便是服務外判;批評某藝團浪費公帑,之後便扣減政府資助;批評某政府宿舍空置、某水務局消防局之類佔據市中心位置,之後便是拍賣官地,由地產商興建豪華商場和城堡豪宅。
1979年,那個年頭的香港政府只是見到露天街市潮濕污穢,便盡了責任,興建室內街市安置攤檔。之後,室內街市更見潮濕污穢。街市大樓外,有露天攤檔、辦館和雜貨店,辦館和雜貨店擺放貨物佔據街道。上世紀八十年代的深水埗的北河街街市,外邊在傍晚時分擺滿了一行行的賣魚賣菜的攤檔,賣腸粉和油渣麵的熟食攤,甚至有在街頭架起炭爐燒烤的燒臘攤檔,連我這個忍得凌亂的人也覺得離譜。政府在自我嘲弄,街上卻是一片繁華,當年很多歐美遊客和南洋華僑就喜歡來香港,拍下街景,形成香港的旅遊印象。《鐵金剛》電影和港產電影裏面的街頭追逐,撞倒小販的生果檔和魚檔,也是出於這些遊客印象。若果香港的商場停留在石硤尾商場那個模樣,香港政府留在七十年代末,我是不會埋怨的。
[文/陳雲]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