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1月28日 星期三

古德明 - 以人為本

中華正聲    2012年11月28日

【am730專欄】「香港電臺,以人為本。」這句宣傳口號,香港人大概都耳熟能詳,只是未必知道其出處,更一定不會明白其意思。

「以人為本」是胡錦濤倡議的所謂科學發展觀要旨,收入中共黨章,和江澤民的「三個代表」論一樣,算是中共的「指導思想」。但中外古今人類社會,無論是野蠻專制還是開明民主,哪裏有不是以人為本的?問題在於這個「人」是指統治者還是百姓。人類社會總不會以貓、狗或其他東西為本吧?中共連「以人為本」都奉為「指導思想」,這個黨的政治理論有多高明,可思過半。

《尚書•五子之歌》說,夏朝君主太康無道,遭諸侯有窮氏后羿放逐,失去國家。太康五個弟弟因此作歌,怨兄長不遵祖先大禹遺訓:「皇祖有訓,民可近(親近),不可下(鄙視)。民惟邦本,本固邦寧。」這「民惟邦本」四字,詞理明通,是後世民本論的先聲。宋朝程頤《代呂公著應詔上神宗皇帝書》就說:「為政之道,以順民心為本,以厚民生為本,以安而不擾為本。」

現在,胡錦濤把「以民為本」改為「以人為本」,是點金成糞,把詞理通明的中文,變做不知所云的現代漢語:那個「人」是指共產黨人、美國人、中國草民還是甚麼?胡錦濤解釋說:「要把人民的利益作為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不斷滿足人們的多方面需求和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然則「人」似是指中國人民,又似是指人類。而這樣不倫不類的論述,竟然是新中國人要「學習」的文詞。香港電臺學了,當做口頭禪;香港人聽慣了,腦筋也隨之麻痺,渾然不覺其文詞無聊。民智就是這樣逐漸壅蔽的。

中國人向來崇尚「文無剩語」,即筆下沒有一個多餘的字。現代漢語則剛剛相反,以堆砌浮詞為高。例如「要把人民的利益作為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二十一字,中文會刪削為八個字:「一切須重人民福祉。」至於「不斷滿足人們的多方面需求和促進人的全面發展」,中文改為十二個字,就清楚有力得多:「務求人無匱乏,社會全面進步。」當然,「滿足人們的需求」是直譯英文satisfy people's demands;我那十二字中文,不做英文附庸,現代漢語人一定不高興。

最後值得一提的,是「不斷」近年已經成為中共最愛堆砌的一個形容詞。江澤民本月初給上海海洋大學寫的校慶賀詞就是:「發揚優良傳統,不斷開拓創新。」這和胡錦濤的「不斷滿足」,可以前後輝映。

■作者專研中英文,以寫作、翻譯為業。(逢周三刊登) 

1 則留言:

  1. 這讓我想起台灣有個「人本教育文教基金會」,爭議甚大。原來從名稱就有問題來著。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