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1月7日 星期三

毛孟靜 - 權勢,汝以自由之名作惡

香港蘋果日報    2012年11月7日

中共的一套洗腦詞彙、紅色手段,正大舉入侵香港。話說教育局享有「表達自由」,中學出現殺校潮,也不必好好坐下跟教育界商談,而是先發制人在報紙登全版廣告,大花公帑自我肯定之餘,兼打輿論戰。用的廣告字眼動人,「保學校、保教席……穩定團隊、學生受惠」。就連通常政治低調的一大群中學校長,都受不了這款先下手為強的政治高壓。

同一日,二百多名中學校長聯袂坐旅遊巴,到立法會發出抗殺校哀號,人數之多場面之悲壯,是香港有史以來第一次。有太多的校長在會上舉起那份官方報紙廣告,控訴不公。

「愛國」人士該就回應,表達自由,人人平等呀,校長們也都去登廣告這樣反擊澄清就是。但,教局大權在握,以官欺民,用的且是納稅人的錢,公道嗎?這款企圖製造米已成炊印象的手段,不是第一次,也不會是最後一次。新界東北發展的爭議,已有發展局四處大賣報紙廣告。長者津貼一役,亦有電台電視的API(Announcement in Public Interest)免費時段製作,容許政府自我吹噓。API的原作用,是宣揚公民訊息,提醒大家環保減碳、刷牙洗手、反貪滅罪等等,近年卻成了政治政策宣傳工具。

記憶猶新的,是曾蔭權當年推銷所謂政改的一幕,連燈柱掛旗(其時有人從灣仔修頓球場至金鐘一小段路一數,有足足超過兩打「起錨」直幡)、YouTube(學生可譯「你的網上電視」或「你管」,以免給考評局扣分)都不放過。大家習以為常就好,不啻就是喬治.奧威爾筆下《一九八四》的老大哥社會。

已經有政府新聞處、用公帑運作的香港電台,還有特首辦甚麼辦可日日發新聞稿,高官每一天都有機會在鏡頭前發言,但政府仍有意欲包抄媒體。傳媒是人民喉舌,不是政府傳聲筒,民間社會要質疑的,是有本地報紙的評論版,仍會不時登高官的大作。夠了就是夠了。

廣播自由?看數碼電台有牌沒錢,待批的免費電視卻有錢沒牌─拖了近三年了。

左報有「新聞自由」,可日復一日大篇幅勁抹黑「不愛國」的學生與家長,社運人及傳媒人。梁愛詩、魯平及陳佐洱等人都有「言論自由」:公然批評本地法官政治不正確;中國不稀罕你;香港人你連水都隨時沒得喝!當然還有大陸學者的「學術自由」,忽然提倡香港終審法官只准中國公民出任(司法原來對人不對事?)。說這些話的是甚麼人,大家心裏有數。

都已給踩到上心口,梁振英不敢反駁,產生的觀感,豈止縱容,根本就是叩頭。如此行政,要求立法會中的民主派與之共冶一爐,就是難。

---------------------

Vic:香港與大陸有一些愚民,當中不乏受過高等教育者,總是習慣站在統治者的立場,替權勢著想。曾在網上看到有人替政府呼冤,說什麼眼下香港最沒有言論自由者,就是政府了。這是政治白癡的見識。權力歸於人民,憲政體制要保護的,當然是人民而非統治機器的自由。權力分立制衡的根本目的,就是要約束統治機器,防止腐敗,保護人權。身居要職者,掌握重要權力,本身就是統治機器的重要一部分;這種人胡說八道之後,被人民行使言論自由權加以批判,理屈詞窮,就搬出「我也有人權,我也有言論自由」的說詞,真是丟盡從政者的臉。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