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
2012年5月15日
「德育及國民教育課」,討論所謂「爭議性議題」時,要求老師既要「持平」,又要「中立」,「投入」的同時又「抽離」,其嚴格程度,比香港電台烽煙節目主持人「有立場但要保持中立」「有觀點但不要太過顯露」的要求還要高。
但這會否淪為口號?具體如何落實?即使資深教師,都可能會給考起。
國民教育科爭議性的題目多的是,隨手拈來,舉一個最「中性」的例子:廢棄皮革工業化學品作為原材料的藥用性膠囊,鉻含量超出規定幾十倍,會引起各種人體病變,嚴重損害健康。有毒膠囊在內地遍地開花,並已出口海外,香港已經有這類危害生命健康的超標製品,不知何時會查出氾濫全球。
這個問題有很多角度討論,可以非常個人化:為了賺錢而毒害同胞,嘆一聲「人性的貪婪,良心的泯滅」。也可以非常政治性:監管制度出現致命的漏洞,買通官員逃過質量檢查。更可以從整個體制的角度批判:媒體沒有自由,執法司法制度不彰,權力不受制衡……內地近年發生延續不斷的食物衛生事故,都可以用這個角度分析。
在這裡問一聲教育當局、「德育及國民教育」科制訂課程的負責官員:這類黑白分明的課題,如何才可以既「持平」又「中立」,又「投入」又「抽離」呢?難道又是那一套:「國家大,人口多,法例不完善,出現這樣或那樣的問題,很難避免,與三四十年前比較,國家已經很大進步了……」就可以推搪過去嗎?聽得耳朵都起繭了。
還有,盲人律師陳光誠事件,是非清楚,忠奸分明。一個殘障赤腳律師,究竟如何大奸大惡,犯上甚麼彌天大罪,要動用幾百國保人員,花上6000萬人民幣維穩經費,廿四小時全天候軟禁監視,更在幾歲小孩面前,動輒對陳光誠和他的太太,即孩子的媽媽連續不停毆打幾小時,打傷了又不讓醫治。這些令人髮指的罪行,一個稍有良心的普通人,聞之肯定怒髮衝冠,氣憤難平。
除非對這類課題採取全部迴避的態度,否則國民教育老師,又如何能埋沒良心地「持平」、「中立」和「抽離」呢?如果老師不按「指引」教國民教育科,會有甚麼嚴重的後果?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