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0月23日
【明報專訊】行政會議增發免費電視牌照的決定,昨日特首梁振英發表長篇說法,而香港電視網絡主席王維基高調反擊,從兩人講話內容看來,梁振英的說法並未稍減對發牌結果的質疑,王維基披露的一些具體情况,則強化了發牌決定不公平不公正的印象。事已至此,除非梁振英政府能夠拿出使人信服的理據,證明香港電視(下稱港視)在申請評比落後,理應被踢出局,否則梁振英政府應該及早匡正錯誤,使政府和行政會議的聲譽不致再遭損害,事態也毋須因為對簿公堂而使香港付出巨大社會成本。
王維基炮轟梁振英
法律大、政策大,抑或特首最大?
梁振英昨日在行政會議之前,就發牌事件發表約23分鐘講話,不過,他只是重申政府一貫說法:增發兩個牌照已經增加了競爭,行會的決定參考了各種因素,符合程序公義,絕對沒有政治考慮,而基於行會保密原則和涉及申請者的商業機密,政府不能偏離一貫做法,云云。聽過梁振英這番表述,市民卻仍然如丈八金剛,摸不着頭腦,因為說法並非理據,只有事實才會提供答案和有說服力,梁振英顯然未能做到這一點。
王維基一反低調取態,高調地回應梁振英的說法,直指梁對事態火上加油,又透露港視已經決定申請司法覆核。王維基反駁梁振英的說法甚為具體,例如梁振英表示發牌不會「來者不拒」,王維基則指1998年的開放廣播市場政策,本來就是「發牌並無限制」,只需申請者符合資格、政策等要求,王認為梁振英改變了政策,卻又未諮詢公衆;另外,王維基透露今年5月接獲政府信件,始知改變政策,不會發3個牌照,但是政府又不准港視修改申請書的內容。另外,王維基再清晰地說,當局就發牌所做的4份顧問報告,港視從未排名第3。
王維基昨日提供的資料,由於沒文件佐證,無法證明是否真確,或是從政府的角度,會有另一番解讀,不過,單就梁振英和王維基先後發言的內容,在市民接收層面,王維基提供的情况,客觀上起碼使梁振英政府的說法更不可信。
特別值得注意的是,王維基的反擊,基本上把特首梁振英與政府區分出來,矛頭直指梁振英。例如王維基說,政府若要改變發牌政策,是否應該先諮詢?並進一步質問「現在香港到底是法律大、政策大,抑或特首最大?」另外,王維基還質問是「政治決定、來者不拒抑或個人篩選」,又說「不是一個人鍾意點玩就點玩,如今的做法不合法律,傷害香港最重視的法治精神」,這些說話都針對梁振英而發。王維基這樣的生意人,不可能不知道與政府保持良好關係的重要,現在他不留情面地公開指摘梁振英,宛如把事態視作他與梁振英個人之間的戰爭,情况與社會一貫熟悉的官商倫理和互動,有根本不同。然則王維基為何「去到咁盡」,會起到什麼效果?對事態會產生怎樣的影響?都值得關注。
這次發牌事件折射出來的問題,已經溢出哪一個機構獲牌照範疇,因為觸及了政府角色與自由市場規律的原則問題。王維基質疑政府改變政策,究竟誰說了算,是其一;另外,梁振英政府聲稱增發牌照,要顧及免費電視市場的健康和有序發展,云云。港人熟悉的政府只是提供基建,打造一個公平的營商環境,讓各方參與者依法競爭,優勝劣敗,由市場規律決定;但是今次發牌,政府運用公權力決定參與者的生死,汰強留弱,被認為持續能力最弱的亞視得到保護,條件佔優、主事人最積極、也已實際投入製作的港視,卻被踢出局。
事態的乖謬之處,不單使人懷疑港視遭到不公平不公正對待,更使人驚覺自由市場的核心價值是否遭到衝擊,營商環境是否有本質性轉變,香港究竟是法治還是人治等,都從發牌的結果和操作折射出來。這些疑問,或許是許多平日不理會政治的人,都挺身而出表達不滿的原因;事件發生短短5日,並無特定團體號召,而周日上街遊行人數之多,參加政府總部集會人群之衆,確切反映公民社會感到危機,市民群起自救。從這個角度理解王維基悖乎常理地針對梁振英,會看到不同景象,折射出不少人的憂疑。
若政府未能駁倒王維基
應及早採措施解決事件
按王維基的描述,梁振英處理今次發牌,操作上大有橫柴入灶(即是「夾硬嚟」)之嫌,這種乖離常理、常規的做法,放諸崇奉自由的香港社會,不可能服衆,更遑論得到市民認同和接受。事實上,事件演變至今,除了連建制陣營也敦促政府交代發牌理據,號稱集體負責的行政會議,成員為政府辯護者寥寥無幾,個別成員即使面對傳媒,也只是敷衍幾句,最值得注意者是百官之首的政務司長林鄭月娥在這個議題上隱形,周日,大批市民湧上街頭表態之前,她只在電台節目談個人的成長和心路歷程,更推介大家聽聽《沉默是金》這首老歌。林鄭月娥這些身體語言,是否表達對時局的態度,只有她自己才知道,但是以其權位,卻對發牌事件引發的軒然大波,置身事外,無論從哪個角度檢視,都不正常、不合理。此外,行會召集人林煥光所謂「行會成員只是顧問身分,最終決策由特首作出」的說法,也被解讀為與梁振英適度切割,不肯為發牌結果背書。
梁振英在發牌事件有陷入衆叛親離之勢,他必須及早處理,一來自救,另方面也不要繼續拖累政府。按目前已披露資料和情况,除非梁振英政府拿出可信證據,使市民知道港視真的不值得獲得牌照(其實這是最簡單、直接的做法),否則就不應該以保密原則為藉口,拒絕交代。只要政府拿出資料「擊倒」王維基,則整個議題就會成為過去,王維基即使堅持申請司法覆核,也會成為笑話。若梁振英政府無法回應王維基的質疑,則應該採取補救措施,解決事件,使香港社會毋須繼續在此事上折騰。
歡迎回應
editorial@mingpao.com
2013年10月23日 星期三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