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0月27日 星期日

顏純鈎 - 砌一部香港歷史拼圖——讀《孤獨前哨》

星期日生活   20131027

【明報專訊】近期香港出版物中,有一部歷史著作值得重視,那就是由鄺智文和蔡耀倫合著的《孤獨前哨——太平洋戰爭中的香港戰役》。這部軍事歷史著作填補了香港歷史的空白,糾正了一些歷史論述上的謬誤,可以大膽地說,有了這部書,這段香港歷史基本上可以理清了,日後即使再有同類著作,也只是對它的個別修正和補充。

完成這件有意義工作的居然是兩名年輕的歷史學者,鄺智文今年才二十八歲,畢業於香港中文大學歷史系,剛於去年取得劍橋大學東亞及中東研究學院博士學位,現於香港浸會大學歷史系任教;蔡耀倫畢業於香港浸會大學歷史系,主修歐洲史及第二次世界大戰史,現任慕光英文書院歷史科主任及通識科教師。縱觀本書掌握資料之繁富,論述問題時條理分明、邏輯性強,而對不同歷史資料的梳理與鋪排更有高屋建瓴的工夫,可見後生之輩的學術造詣和專業精神不可小覷。

宏觀微觀切入全局攻防

《孤獨前哨》之前,香港也有零星的著作論及這次戰役,可惜因為資料來源所限,難免流於空疏和片面。在本書「前言三:研究回顧」中,作者列舉了英日兩國大量研究這段歷史的專著,即表明他們在寫作之前與寫作過程中大量閱讀了相關的歷史著作,多方面掌握不同角度敘述的這場戰役,這對於他們分析和歸納全新的檔案資料,顯然是很好的思想準備。本書的資料來源多數屬於第一手,主要源於英國與日本大量的解秘檔案,不少涉及當年兩國政府高層的政治圖謀和戰略思想,有戰後的軍事檢討報告,也有不少戰事親歷者的回憶。這些檔案資料從宏觀與微觀角度切入戰爭場景,使《孤獨前哨》這本書,既可以有全局攻防的大架構,也有局部戰事接觸推進的細節,不單是歷史資料的剖析,更輔以生動具體的敘述。

資料星羅棋佈極考梳理工夫

從不同渠道得來的資料要有機地編織在一起,其間的零碎混亂可以想像,從這個角度來看,最大的難度不是取得資料,而是對資料的梳理與組織,這裏就顯示出作者清晰的思想及嚴密的邏輯。本書以戰前英、日、中三方對戰爭的不同籌劃開始,以戰役的先後階段區分,由攻守雙方的角度,分別陳述陸軍、炮兵、空軍、後勤等不同兵種,再分頭敘述軍隊指揮層及前線士兵在戰地的不同反應,最後還涉及香港市民、民間組織、共產黨東江游擊隊、國民黨陳策部等等,可謂全方位多層次多角度呈現了戰役全貌。沒有專精的學術訓練,沒有長時期鑽研軍事歷史的經驗積累,要在如此眾多紛繁的歷史材料中保持清醒頭腦,幾乎是不可能的。

在〈凡例﹀中作者提到關於時間的紀錄,日英兩國和港府紀錄時間的標準,分別與格林威治時間相差九小時、七點五小時及八點五小時,為統一論述時參照的時間坐標,作者要將不同的時間紀錄換算為一個同一的標準。想像一下,要是沒有這個最基本的處理,在呈現整個戰役的過程時,將要發生多少謬誤!而對戰役的分析,也要差之毫釐謬以千里。

推翻港英防衛疏忽證日軍僥倖

本書糾正了之前一些同類論述中的謬誤,最明顯的莫如反駁英國政府在香港防衛問題上「疏忽又自滿」的說法,又論證了日本軍隊在軍事部署上的混亂,個別軍事行動的成功基於僥倖。此外,也披露了戰事發生之前,三合會對歐洲人發難勒索港府金錢,因為政府未能妥善照顧市民,以致部分軍中華籍人員離隊等等,這些歷史的碎屑多少反映了當年香港的社會情况。

這是一場力量懸殊的戰爭,日軍三萬五千兵力,港英只有一萬三千兵力,日軍有飛機轟炸和偵察,英軍則早就失去空軍支援。至於具體的部署和指揮,則在混亂中指向命定的結局。日本人在未發動戰爭前,已有準備利用洪門成員編成「特種工作部隊」擾亂香港,可見其處心積慮,而英軍則要面對內部部分香港人的離心,也反映當時的政治不清明留下了禍端。不管如何,今日回望歷史,那些為保衛香港殫精絕慮、殊死奮戰的外國人(包括加拿大、印度等不同國籍的官兵),都值得我們紀念,他們將自己的熱血撒在遠離家鄉的土地上而沒有任何回報,如果不是這一本書,只怕連他們是否曾經存在過,也在漫長歲月中無人聞問了。

核心價值植根港史

多年來,香港歷史的追尋和書寫一直都零星散亂,這與政府及社會對本土歷史的忽視有關,今日本土論述興起,本土意識增強,日後會不會有更多歷史學家和歷史愛好者投入香港歷史的研究,也只好聊寄薄望了。近年來我們一直強調香港核心價值,可是香港核心價值從何而來?它不是天上掉下來的,也不是簡單對歐美意識形態的移植,它其實一直都植根於香港的歷史與文化中,可以說,是香港歷史養成了香港的核心價值。

香港的中國傳統文化一直得到很好的保護,香港又近水樓台地浸染西方的價值觀念,這兩方面的潛移默化,使香港從社會底層生出一種外在於政治層面的文化價值觀。一個社會事件發生了,全體市民凝聚出一種態度,無數個歷史事件發生後,一些觀念的共識就產生了。因此如果我們今日大講核心價值,那就不能不回頭去審視我們的歷史,從那裏知道這些價值的由來。

鄺智文和蔡耀倫寫《孤獨前哨》,是用一種砌拼圖的方式,以一個個零碎的片段,把「太平洋戰爭中的香港戰役」這段歷史「砌」出來。同樣的,我們也應該期望,有更多歷史學家用砌拼圖的方式,砌出香港不同時期、不同層面的歷史,再由這些局部的歷史,砌出香港的大歷史來。

文 顏純鈎
編輯 王芷倫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