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文治 2014年
1月14日
香港立法會有內務委員會,原擬「研究中港家庭事宜小組委員會」(二〇〇八年),某些議員反對,在二〇〇九年改名,稱為「研究內地與香港特區家庭事宜小組委員會」。為了使香港納入中國之內,避忌「中港」的講法。他們不知道,中港的「中」字,也可以稱為中國大陸。這些親共議員的愛國之情,與台灣政府不遑多讓,台灣的國民政府當初也為了顯示台灣也在中國之內,早晚要光復大陸,於是用「陸委會」(行政院大陸委員會)之類的名字。當然,「大陸」的名詞比「內地」好。
香港位於南海之濱,一貫用「大陸」稱呼邊界北面的地方。沿海、海島之地,稱大洲之陸為大陸,這是科學的地理名詞。英倫四島的人、冰島的人,稱歐洲大陸為continental
Europe或 the Continent(歐洲大陸、大陸、內陸)。美國夏威夷、阿拉斯加的邊陲國民,也稱美國本部做continental U.S.
(美國大陸)。舊時有故國之思的香港文人,因香港受英國殖民統治,區隔在外,形同身處外國,稱大陸為「國內」,也是恰當。
九七之後,香港的傳媒突然放棄大陸一詞,使用「內地」一詞,親共政黨及政府則用「祖國內地」一詞。一來是受到中共的政治指引,二來是自取其辱。
「內地」的中文詞義,原是內陸地區的意思,如清朝的內地十八省,也稱關內十八省、漢地十八省,有滿清王朝新征服地的意思,但滿洲人位處東北邊陲,他們也依循地理概念,稱漢地為內地。歐洲學者翻譯清朝的內地十八省為China
proper,漢譯「中國本部」。
「內地」的現代政治詞語,首見於台灣的日本殖民統治時代。日治時期,第二任台灣總督桂太郎在其施政方針報告當中,以「內地」稱呼日本。日本人用內地(Naichi)來描述日本本土,與當年日本佔據的海外殖民地相對,故此在台灣、朝鮮及關東等地,稱日本為「內地」。國府遷台之後,堅拒內地一詞,用大陸一詞,例如反攻大陸、大陸政策、陸客等。
中共雖然政治上源自蘇維埃的分支,地理上仍是建基於中土,不是來自關外的滿洲外族,不宜用內地一詞。中共及香港的親共者,稱中國大陸為「內地」,就是灌輸中國是殖民宗主國的政治觀念。所謂中國收回主權,卻當香港是殖民地一樣來侵略和剝削,視香港人為異族,這就是香港官方和傳媒使用「內地」一詞的原委吧。
2014年1月14日 星期二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