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3月31日 星期二

丘亦生 - 一「路」知秋

金融雲端   香港蘋果日報   2015年3月30日

年少無知時,因為工作需要,接觸了不少基建公司,對於他們煞有介事地講這個項目的經濟效益是多少多少,那個項目的內部回報率(IRR)又是多少,我也故作認真地記下來,總以為這些恍如看穿未來數十年的估計,有一定含金量。不過多少年下來,當我再聽到高官還在侃侃而談機場第三跑的4,500億元經濟效益,以求政治上過關,還是不禁爆了句「又講呢啲」。

西部通道流量遠遜預期

我絕對同意,評估一項基建項目的潛在效益,是一件很困難的事,你問耶倫是否年底一定加息,她也不敢覆實你。現在的政府,連項目超支都頻頻低估,更何況基建是要預測幾十年的事,當中的經濟增長、利率變化、政策轉變,甚至科技演進都可大可小地改變着整幅圖畫,能雖不中亦不遠矣,已經是出類拔萃,不過大多時候,都是估錯收場,所以你很少會聽到政府或企業會告訴你,某項大型基建最終實現的回報是多少。

港府這方面的紀錄,更加不敢恭維,我最近再翻看深港西部通道的一些資料,發現理想與現實的分歧之大,可說是近年之最。難得的是,這個2007年通車、連接深圳灣口岸與元朗的路橋項目,獲得尚未成為特首的梁振英大力支持,更在通車前夕親自撰文,表示對西部通道「特別關心」,認為對香港的影響深遠:「西部通道不僅是一條公路橋,更不僅是一條經濟動脈,在高速發展的華南經濟中,它更會考驗香港社會如何為自己定位。」

他預期,因着西部通道的落成,深港兩地的客 流、車流和貨流量均會可觀增加。他又向機管局示警,指出通道將令深圳機場更容易搶去香港機場的飯碗。

結果呢?西部通道於2007年7月通車,設計流量為每日8萬架次,港府原先估計,通車初期每天的跨境車流可達3萬架次,並會在 2016年增至6萬架次。實際的情況卻是,通車初期只有3,000架次,1年後上升至6,000架次,到2013年平均每日亦只有1.8萬架次,到了去年1至7月,更大幅回落至每日1萬架次,亦即通車7年,仍遠遠不及首年的流量預測,要在明年爆升六倍達標,恐怕更加渺茫。

3萬變3,000,這不是小錯,是很離譜的失誤,而且多年來未能急起直追,反而有轉差的迹象。CY說好的刺激人流車流、對機場的威脅呢?我只知道,運輸署這幾年公佈的跨境車輛數字統計都相當平穩,甚至有輕微下跌,總之是餅沒有大了。當日假設的經濟效益、回報率,統統都不再有意義。

政府頻失算 納稅人硬食

風物長宜放眼量,7年時間要判一個基建死刑,可能也是言之尚早,或許前海會搞得風生水起,終令西部通道的使用出現突破,Never say never,但同時間誰說得準?正如十多年前工程上馬時,前海根本還未提上日程。

一「路」知秋,這條向「西」的路折射出來的,不但是政府的失算,也同時反映了CY的「高瞻遠矚」,再對照近日幾單大型基建的狀況,納稅人能不滴汗嗎?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