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3月28日 星期六

馮睎乾 - 反對用普通話教中文

香港蘋果日報   2015年3月27日

我們談「普教中」,多着眼於三方面:教學成效、經濟誘因和政治理由。

先說教學,普教中能提升中文能力嗎?尚無研究顯示普通話教學跟學生中文水平有任何關係。懂得寫「公共汽車」而非「巴士」,只代表你的中文更「普通」而非更高雅,更合規範而非更富文采。

文采是甚麼?就是有分寸的破格,有品味的犯規,不是硬梆梆、死咕咕的字斟句酌。教育官僚的墨水有多少我不敢說,但如果你反駁他們:「唔係喎,韓邦慶《海上花》都用咗好多吳語方言啦,連胡適都話佢最大貢獻就係用蘇州土話,呢部奇書仲影響埋張愛玲同金宇澄……」官僚們大概會一臉茫然,因為他們從未聽過韓邦慶,知道張愛玲也只因為為了那幾幕床戲而看過《色,戒》──的電影版。

普通話有利就業,這是不容置疑的。「阻人搵食猶如殺人父母」,此語顛撲不破,23條立不立法沒相干,只要這句話立法,任何暴政也可千秋萬世。

但既然中文能力跟普通話水平無關,又何必在中文堂學普通話呢?即使你從未讀過普通話,若真有工作需要,快則一月慢則半年,普通溝通是不成問題的,反正又不是拉丁文,純粹要弄通發音有多難?以我為例,最近一次說普通話是十三年前,在法蘭西,我為了認識國內和台灣的女生,第一日便膽粗粗用自創的具香港特色的國語搭訕,輔以法語英語,短短七日,國語水平已由曹仁超進步到古天樂,可見普通話「其實唔難」。

在國內從事文字工作的友人S,曾同我談起普通話教育。S在廣州長大,廿年前政府已要求所有科目用普通話教,但大多數學校陽奉陰違,因為很多街坊老師根本不懂得說。現在廣州已變了移民城市,來自外省的定居者比本地人更多;新一代上幼稚園,老師全講普通話,孩子回家也愛說普通話,因為這是老師同學的語言──昔日的行政命令,今天已成為主流了。廣州人搭的士也不能講粵語,因司機外省人居多;店員會粵語的多些,但他們一開口也寧普勿粵。

S感慨,普通話是基於北京話的人工語言,因政治需要而大力推廣,反過來影響了口語方言,令它們變得寡淡無味,像廣州的粵語,現在如果你說得太地道,用詞如「骨子」(精緻)、「無情情」等,新一代粵語人未必明白。他最後說:「有位青海朋友對我提過,方言可抵抗普通話政治宣傳的洗腦──那些『洋八股』式的政治口號,用家鄉話一唸,極其可笑。」

李顯龍在父親逝世後發言,說馬來語英語時都相當冷靜,但一說華語則悲從中來。那大概是他和爸爸間的母語吧,所以更加有愛。香港人守護粵語,不必其他理由,只需要愛,因為人雖言,「而無愛則如鳴銅鑼」。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