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7月31日 星期二

陳雲 - 外判包膠

am730   轉角專欄     2012年07月31日

上星期一,颱風韋森特襲港,七月二十四日凌晨改掛十號風球,一夜狂風之後,市區碎片處處,山林和公園遍地落葉斷枝,幸好並無人命傷亡。

新政府總部隔鄰的添馬公園,啟用不足一年,植樹四百多棵樹,五十多棵樹吹倒,其中三十棵塌樹在「綠地氈」區。環保組織長春社的專家到場察看,發現至少五棵樹,包裹樹根的泥膽仍然有膠袋未拆除,連綁繩也未解下,質疑工人在去年植樹時無拆膠袋,阻礙樹根深入泥土生長,抓緊泥土,間接引致大量倒塌。包樹根泥膽的膠袋用尼龍製成,難以分解。其餘塌樹由於不是連根拔起,故此無法斷定是否仍有膠袋纏繞樹根。 樹木辦公室的總監還說,膠袋會自然分解,即使不拆除也無事云云。


以前環保專家也發現在山上和公路植樹的工人,很多都是不拆除膠袋就將樹苗種植。這些工人都不是政府園丁,而是外判園藝公司的工人。這不關種植知識的問題,也不是監管不力,種樹並非甚麼高深技術,一邊種樹,一邊找人緊密監管,這豈非浪費監工的人力?

除去植物根部的膠袋才種植,這是正常人的智力。除非外判工人存心靠害,消極抵制,用類似怠工(sabotage)的心態,否則斷不會拿樹木的生命來開玩笑。

在野外種植樹木,甚至在家裡種小樹盆栽,即使是天然纖維袋(如麻包袋),都應該拆除。除非是稻草做的包裹,樹根容易撐破,才不必特意拆除。我以前住新界,鄰村花圃的樹苗是用稻草包裹,之後才運出去賣。現在新界無人種禾,找不到稻草。大陸的園圃,也少用稻草包裹,貪便宜就用膠袋。村中以前好多人做漁農處的園丁,上山種樹,收入少,但工作穩定,做到退休拿長俸。園丁下午無事,就可以提早回家,工作有點懶散,但人工也低。這是前殖民政府保障低下層民生的方法。

外判員工無論表現多好,都不會轉為長期合約。外判制度,是新自由主義的產物,九十年代大行其道。八十年代中期,香港好多財經作者在報紙高呼政府公務員效率低,私人公司效率高,有很多愚蠢中產信他們的話,認為要「小政府、大市場」。政府削減底層公務員的職位,將工作外判,然而又增聘高級公務員來監管這些外判公司。公共開支不會減少,反而增加,但政府的人員編制卻減少了。減少的是人數眾多的底層公務員,這些收入安穩的工作,卻轉為朝不保夕的外判工人承擔。外判公司的效率,看看種樹包膠就知道。政府只是外判了責任,出了事不必自己負責,但底層工人卻丟了鐵飯碗,而鐵飯碗這個詞,今日竟然變成貶義了。

文化評論人,德國哥廷根大學民俗學博士,《中文解毒》系列作者。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