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2月18日 星期四

趙崇基 - 天才實驗所

明報   2016218
 
一間本地小學辦入學講座,名為「怎樣裝備幼稚園有小學三年級的英語水平?」,教人聽幾十次拼音歌,同一本書看很多次,就可以如該校學生,一年級可寫55字英文文章,三年級可寫110字。
這位副校長還說:「如K2K3看很多英文書,可提升英文至什麼程度?一年級、二年級,甚至超過中學!」「唱多少次歌,投放多少,如何溫習,自己(家長)決定,甚至可達大學水平。」
真想問問這些教育家們,為什麼要一個幼稚園學生擁有小學、中學以至大學水平?是否以後教小學的,都要將學生提升至中學水平,教中學的,要將學生當大學生教?還是,教育家認為,幼稚園應該是培育天才的地方?
那些可憐的小孩,被迫提早結束童年,就是拜這些怪獸校長與家長所賜。孩子成為他們的實驗品,成功催谷早熟,成功揠苗助長,就是實驗成功,滿足虛榮。
小孩出世,就被大人「量化」。一歲識講ABC,兩歲識串字,三歲識句子,四歲寫55字,五歲110……餘此類推,最好進化到小學畢業,識得寫幾萬字博士論文。至於孩子是否真的有興趣,是否真的懂那幾十字,都不比「量化」為本的目標重要。
人的一生,從嬰兒、小孩、少年、青年、中年、老年,以至生老病死,自有不同階段,每一個人,只要好好享受那不同階段,不就已經不枉此生,何必如家禽般打針催谷?
很多天才兒童,長大之後,回首半生,最遺憾的就是沒有經歷一個普通人的快樂童年。就讓我們的孩子按部就班,還他們一個正常童年,可以嗎?
derekee@gmail.c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