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蘋果日報
2015年2月23日
羊年伊始,留港度歲的香港人有幸享受幾天安寧:不僅因廣東工廠停工而空氣較清新,商場街道也減少了拖篋輾腳的風險。難得正常生活之際,正好反思我城變得多麽不正常。
梁振英政府有一項能人所不能的本領,就是面對自己一手做成的問題,先扮作旁觀者指指點點,再扮作受害者諉過他人,置真正受害的普羅市民不顧,繼續好官我自為之。政制問題如是,民生問題也如是,近期最突出的例子是水貨客與陸客自由行影響居民生活,這是梁振英三年前競選特首時承諾解決的問題,至今越演越烈。
負責內地事務的局長譚志源多年來任由陸客增長,至去年達4,700萬人次,卻沒有協調其他部門解決矛盾,本應責無旁貸,愧疚道歉還來不及,但他回應新市鎮商場衝突時,居然以受害者自居,表示沙田新城市廣場的混亂場面令他的親戚「遲大到」,妨礙他與家人晚膳。港人不幸,每月花幾十萬元聘請高官扮演受害者,市民氣憤難平事少,香港染上倚賴陸客消費的毒癮事大,再放任不理足以令城市扭曲變形,無法自拔。
去年訪港旅客逾6,000萬人次,比2013年全中國接待5,600萬國際旅客還要多。按土地面積比較,香港接待外來旅客的密度是中國大陸的9,300倍。這驚人數字絕非天方夜譚,自2013年起倫敦超越巴黎成為全球最多外訪旅客的城市,有國際旅客1,680萬和英國本土過夜旅客1,230萬,相比香港2014年有國際旅客860萬和內地過夜旅客1,910萬人次,表面上總數相差無幾,但由於倫敦城市面積比香港大,香港的過夜旅客密度比倫敦高出三成。
但問題遠不止此,因為香港尚有3,300萬人次不過夜旅客,撇除國際過境客約500萬,即日來回的大陸訪客逾2,800萬人次,等於每天平均多出近八萬人在香港活動,部份是走法律罅的水貨客,其餘是「棄國貨、用港貨」的「掃貨客」,根本與旅遊沾不上邊。特區政府為求政治正確,連客觀分析也不敢做,遑論對於構成社會矛盾的三重打擊:水貨客、掃貨客與超負荷過夜旅客,從城市規劃和入境政策方面對症下藥。
令人驚訝的倒是香港人一直如此包容,若果到訪北京的旅客比今天多9,300倍,說不定北京市政府早已出動軍隊佈防,高價拍賣訪京簽證,禁絕外來車輛進城等辣招。最荒唐的現狀是特區政府仍然設置旅遊事務署,而它的職責竟然是不理好醜招攬外來旅客,這正好說明香港中毒已深,忘記了吸引旅客的初衷。
根據聯合國世界旅遊組織在1989年通過的《海牙旅遊宣言》,其中第三條表明:「發展旅遊業的基本條件,是保護自然、文化和人文環境的不受損害。同時,理性的旅遊管理可以大大有助於保護和改善自然環境、文化遺產和提高人的生活質素。」以及政府當局有責任「確定和尊重旅遊地的承載能力,儘管這會導致在某段時期或某個季節對旅客實施限制。」
再進一步,1995年世界永續旅遊大會通過《永續旅遊約章》,列出了18項原則,其中原則八指出:「所有旅遊發展的選項均務須為有效提升所有人的生活質素服務,並令所有到訪點的社會文化內涵更為豐盛。」
由此可見,制訂措施令居民不受水貨客滋擾,新市鎮商場不再異化成掃貨客的天堂,市民交通毋須因旅客超負荷而付出日益嚴重的代價,不僅是香港人對梁振英班子的合理民生訴求,更是特區政府的國際義務。梁班子把發展旅遊的目的狹義理解為增加經濟收益,已犯了低級錯誤;放任香港經濟倚賴陸客購物和水貨收益,只會扭曲投資方向,削弱香港發展多元經濟的動力,令貧富懸殊的社會結構更走極端。香港猶如染上「陸客消費毒癮」,這是罪無可恕的大錯。
黎廣德
公專聯政策召集人
2015年2月24日 星期二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