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3月24日 星期四

蔡子強 - 紀念是為了讓他們不被遺忘

2016324 

【明報專訊】「曾經有這樣的一群年青人,每一次起飛都可能是永別,每一次落地都要感謝上蒼。」電影《冲天》的序幕
前個周日,出席了一部台灣電影的特別放映會。那是為了紀念抗戰勝利70周年而拍攝的紀錄片《冲天》,講述的是8年抗戰裏,民國空軍守護國家的故事。
抗戰紀念電影:大陸vs.台灣
去年是抗戰勝利70周年,同是為了紀念,大陸拍了一部大片《百團大戰》。大家或許知道,抗戰期間,除了游擊戰外,中共僅打過兩場較大的仗,分別是平型關戰役和百團大戰,這部電影講的便是後者。片中自然是歌頌八路軍如何奮勇抗敵,尤其是毛澤東、彭德懷、左權等領導,如何英明神武、料敵如神、運籌帷幄、決勝千里。當然,今天中國大陸不會缺錢,於是片中千軍萬馬的大場面絕不欠奉,配合神州的壯闊山河,自然拍出雄偉的氣勢;否則的話,作為一部所謂「獻禮」電影,又怎能向國家和人民有所交代。
相比這樣的億萬金元大製作,《冲天》的台灣製作團隊,可謂無人無錢。就連片中的空戰場面,不要說重新以實物拍攝,就連當年留下來的空戰菲林片段亦不多,只能以動畫來交代。你沒有看錯,是動畫。結果,這便讓本片成了一套動畫與菲林畫面不斷交錯的電影。原先以為效果可能會十分突兀,但結果,效果出來卻出奇的好,反成了一部十分詩意的電影。在眾多抗戰紀錄片、電影之間,成了我認為最不落窠臼的一部。
飛行員背後的故事
箇中關鍵,是製作團隊在交代史實之餘,更着重的,是說故事,說出那些為世人所忽略、最後為國捐軀的飛行員,背後的動人故事。
製作團隊做了大量的資料蒐集,不單找來仍然在生的飛行員作訪問,亦把更多飛行員的檔案和史料,逐一翻閱,甚至連他們與家人間的書信,都一一細讀。就是在這些書信中,大家讀出一段又一段動盪年代裏的感人故事。
在烽火漫天的歲月裏,這些飛行員在碧血長空中出生入死,與家裏夜夜盼郎歸的妻子及家人,咫尺天涯,甚至有朝一日,天人永隔,家書成了他們彼此間傾訴思念的僅餘途徑。
國仇家恨 兒女情長
飛行員劉粹剛在火車上邂逅了教師許希麟,一見傾心。在一個千百年來婚姻仍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國度,自由戀愛風氣才剛剛萌芽。劉開始以書信表達傾慕之情,練習飛行時駕機經過許家上空,特地低飛,還伸手打招呼,更在空中表演了幾下飛行特技,流露出稚子的跳脫心靈。女方最後委身下嫁。
後來戰爭爆發,在兵凶戰危間,他見到陣亡戰友的太太,在萬念俱灰之下差點自尋短見,於是寫了一封信給太太,信中說:
「如我要是為國犧牲殺身成仁的話,那是盡了我的天職!因為我生在現代的中國,是不容我們偷生片刻的!您時時刻刻要用您聰慧的腦子與理智,不要愚笨,不要因為我而犧牲一切……我只希望您在人生的旅途中永遠記着,遇着了我這麼一個人。」
不久之後,劉粹剛也不幸陣亡。
另一位飛行員張大飛,在戰爭結束前夕陣亡,看不到抗戰勝利那一天。在他遺物之中,找到一袋信。縱然他不斷換防,居無定所,但卻仍然把這些信留在身邊。這些信原來都是他與一位南開高中女生通信時,對方寫給他的。當中有一封,更是從張的軍服口袋中找出來的信;一封摺了又打開,看完後又再摺起,因而有着無數摺痕的信;一封因汗漬斑斑而已經褪色的信。信中寫道:
「我很羨慕你在天空,覺得離上帝比較近,因為在藍天白雲間,沒有死亡的幽谷。你說那天夜裏回航,從雲堆中出來,驀地看到月亮,又大又亮的就在眼前,飛機似乎要撞上去了。如果你真的撞上月亮,李白都要妒忌了……」
張深愛這位女生,但也因為深愛她,所以一直不敢表白,為的是生怕自己朝不保夕的崗位,會拖累她,讓她孤獨終老。這位女生在張陣亡後,收到軍方送來這份遺物,哭得不能自已。這位女生名叫齊邦媛,後來成了一位作家,被譽為「台灣文學之母」。
梁啟超的兒子、建築大師梁思成,與太太林徽因一家人,在逃避戰禍、顛沛流離裏,偶然被悅耳的小提琴聲吸引,因而巧遇一群年輕人。原來這群優秀的年輕人,竟是航校學生,在患難中,彼此從此結為莫逆。後來,兩夫婦更獲邀出席航校畢業典禮,擔任校內孤雛的「榮譽家長」。雖然毫無血緣關係,但卻從此親如家人。後來,這些稚子一個又一個陣前捐軀。因為他們在後方沒有親人,於是日記、書信等遺物,都被軍方送到這對「榮譽家長」那裏,讓他們夫婦痛不欲生。
林徽因後來寫了一首詩《哭三弟恒》,來悼念她那位同是空軍飛行員的三弟林恒。但大家都認為,她寫給的,其實是一整群的人。
「弟弟,我沒有適合時代的語言,來哀悼你的死;它是時代向你的要求,簡單的,你給了。這冷酷簡單的壯烈是時代的詩,這沉默的光榮是你……我既完全明白,為何我還為着你哭?只因你是個孩子,卻沒有留什麼給自己……而萬千國人像已忘掉,你死是為了誰!」
這些故事,因為欠缺相關菲林片段,於是在片中都以動畫交代,卻意外地營造出一種詩一般的浪漫和優雅;並且因為往往從女性的視角出發,也因而展現出戰爭裏的柔情一面。
「風雲際會壯士飛 誓死報國不生還」
開戰之初,民國的空軍飛行員,是駕駛落伍的雙翼機,如美製霍克三(Hawk III)、俄製I15,來迎擊日本的單翼機,如九六式,甚至是後來稱霸太平洋的零式,戰機落後了又豈止一代,亦因此注定傷亡慘重;但這些飛行員卻抱着必死的決心,去為國家民族而戰。
在杭州筧橋的中央航空學校,大門不遠處,便建有旗座,上面刻上學員的座右銘:「我們的身體、飛機和炸彈當與敵人兵艦、陣地同歸於盡。」畢業典禮的閱兵台上,掛出的兩條橫額也是:「風雲際會壯士飛,誓死報國不生還。」如此悲壯的幾句,成了全校師生的精神磐石,亦刻劃出在當時敵眾我寡情况下,飛行員的豪氣干雲,以及純真愛國的高尚情操。
時代培育了這一代的熱血青年;而這些青年也成就了一個悲壯的年代。
就是這些「小兵」,以及他們的家人,為戰爭付出最大的犧牲。抗戰的勝利,不是由什麼公侯將相所締造,而是以他們這些「小兵」的血汗和生命,所換回來的。
期望大陸有一天也可以換個視角去看戰爭
我期望中國大陸,有一天也可以拍出《冲天》這樣的抗戰紀念電影,懂得尊重歷史上那些平凡但卻更真實的英靈,從他們的經歷和視角去看這場戰爭;而非歌功頌德,為政治領袖塗脂抹粉。
我向大家誠意推薦《冲天》這部電影。它是我今年看過最感動的一部,希望它在香港可以有公映的機會,又或者台北駐港經濟文化辦,可以妥為安排,讓更多的港人有機會欣賞到。
蔡子強
中文大學政治與行政學系高級講師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