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月6日 星期二

陶傑 - 亞視是「品牌」?

香港蘋果日報   2015年1月6日

發言人說:香港不應該任由亞洲電視這個品牌消失。

亞視也算個「品牌」?香港有的人很懂得開玩笑。

「品牌」(Brand)這個名詞一向是西方概念,不止做得成功,而且通常對人類文明有貢獻,能提高一代人品味對全球生活時尚有重大影響的,或令這個世界更美好的,才叫品牌。

泰晤士報是品牌,人民日報不是。經濟學人雜誌是品牌,香港沒有一份財經報刊是,Apple手機不用說,當然是品牌;小米不是。牛津劍橋、哈佛耶魯,俱是環球品牌;香港大學是殖民地留下的學府,也算遠東的一個品牌,北京大學已經不再是。

日本的多啦A夢是品牌,香港的「老夫子」不成品牌。雖然一樣以少年兒童為讀者,但多啦A夢譯成了英文和歐洲語文(沒有阿拉伯文,但不是損失)。還有一本「文藝春秋」,創刊於大正末年,創刊人又創立了芥川龍之介獎,合二為一,一直辦到現在。今日到日本,走進紀伊國書屋,放在近門當眼處的書刊,「文藝春秋」永遠是其中之一。中國人的書店沒有一本這樣的百年雜誌,放在當眼處,不是「喬布斯金元帝國」就是「馬雲發家傳奇」,無所謂文藝,「文化革命」也自毀了春秋,所以,「文藝春秋」是日本品牌。

品牌是強者擁有的,當然,品牌如麥當勞和可口可樂,或蜆殼石油,變成跨國企業,會擊潰歐洲和亞洲許多小本經營的手工小店,品牌是不是都代表優越,經濟學家說是,社會學家與藝術家意見不同,是另一個問題。

連英國人的麗的呼聲,尚未可成為品牌,因為遭到時代的淘汰,為何一家由中國和台灣老闆掏空了的會是品牌?這個名詞,像「經典」一樣,在華文世界因濫用而貶值,比「才子」更加不堪。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