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識導賞
星期日生活
2015年6月28日
【明報專訊】兩個月前,在教育局長吳克儉突然在立法會說「普教中」是遠程目標後,香港人又掀起一輪普通話吞噬粵語的爭辯。
自七年前推行「普教中」後,我們對於廣東話雖然多了討論,但實際行動其實不多,反而是潮州話,這幾年的確是愈來愈多人學,當中不少是年輕人,目的聽說是尋根。
尋根,有兩個層次。
上世紀六七十年代,香港近半人說廣東話,而說四邑和潮州話的,其實也佔了三成;不過,兩代過去了,會說潮州話的人不足3%。
教潮州話十七年的許百堅,說起潮州,滔滔不絕,潮州除了有功夫茶、盂蘭勝會,它的歷史、它的根,其實就是古代中原文化;學潮州話,就像是學習通往華夏文明的語言。
潮州話、廣東話貼近古代漢語
相對於普通話和廣東話,我以為在香港逐漸式微的潮州話,只是一種地方語言。不過,許百堅說,潮州話和廣東話一樣,比較貼近古代漢語,反而中原地區現在發展成的北方語言,因為千百年來與外族不斷變異融合,早已與當年的古漢語有很大的差異。
韓愈貶官潮州 引入中原文化
之不過,潮州,本來並不是漢人居住的地方。在現今的中國版圖上,廣東北邊,有個山嶺叫「南嶺」,東接福建的武夷山,這道山脈,多年來成為中國南北之間的阻隔,秦朝以前,南嶺以南的「嶺南」地區,是「百越族」聚居之地。秦朝,秦始皇統一北方後,派軍收服了嶺南,「史書記載,這是第一次真正有漢族的兵去到潮汕範圍」。不過,許百堅說,漢人第一次大規模到潮州,是唐朝的事,當時因為百越族人叛亂,軍隊平亂後,駐紮在潮州,從此沒有回中原。其中,唐宋八大家之首韓愈被貶官,也是到了潮州當刺史,在潮州期間,他治民興學,是中原文化引入潮州之始。直至宋朝,漢人再因為戰亂湧到南方,把潮州的百越族人逼遷到廣西、韶關一帶,才令中原文化成了潮州的主體。
離鄉團結重家庭
許百堅說,所謂的潮州文化,其實很大程度是古中原的文化,而不是原住民百越族人的文化。例如人們說潮州人重男輕女、家庭觀念重,這一來是潮州人離開故鄉後,在他鄉極力維護漢族傳統之外,也是因為有實際需要而保留的,「到了別人的地方,要團結才能保護自己,所以特別強調家族之間的連繫」。之不過,為什麼南方其他地方如廣東,雖也是當年中原人士移民落腳地,但家庭觀念又沒有潮州人般重?「其實家庭觀念是全中國都一樣的,只不過廣州、香港、珠三角,比較早走上城巿化的路,經濟發達後,逐步脫離農村模式。」
有海的地方,就有潮州人
「架己冷」散落東南亞
在六七十年代的香港,粵語雖然是主流語言,但其實說粵語的人口不過半;說四邑和潮州話的,也佔了三成。不過,潮州人其實並不是在戰後才開始外遷,移居的聚腳地也不止在香港。許百堅說,東南亞地區像越南、泰國、馬來西亞,都有潮州人的蹤影,「潮州人愛說:本土一個潮州,海外一個潮州——有海的地方,就有潮州人」。
自宋朝開始,潮州人其實就開始經海路與外地人貿易,到了明清兩代,不少潮州人都開始「下南洋」。與其說潮州人選擇南洋,不如說是季候風選擇了他們到南洋去,「冬天,吹東北季候風,潮州在南洋的東北邊,以前的船沒有動力,靠風向、水流,放船時,一路吹下去,就沿着中國海邊到東南亞,第一站是越南。夏天的時候,轉吹西南風,船就可以回到潮州」。
離鄉別井只為謀生
至清代晚期,「中國農業破產,潮州本是個大平原,以農為生,鄉下窮,於是就到外邊討吃」。因為目的只為討生計,所以那時開始大規模外遷的潮州男人,有點環境就回鄉,從沒想過在外面扎根。「他們離鄉別井,到了新的地方,像香港,心態是過客,把香港只看成借來的地方。回鄉落葉歸根是初衷,在外落地生根是無奈,搵唔到食。在這裏有成就的,才回鄉娶妻;即使在外面娶了老婆,一是整家搬回潮州,二是回去再娶,有兩頭家。」許百堅是潮州人,爸爸來香港找生計,然後回鄉娶妻,所以許百堅是在潮州出生。
由「潮州」 到「潮汕」 展示汕頭地位
現在人們說潮州,泛指潮汕三巿——潮州巿、汕頭巿、揭陽巿。許百堅說,基本上從唐朝開始,直至清朝,這個範圍都穩定地被稱為「潮州府」。「明清時代,潮州府有九個縣,直至二十世紀中期,五口通商,潮州府才在澄海縣臨海一個漁村開發港口,這裏就是汕頭。」因為開埠成港口,汕頭發展迅速,繁榮發達,甚至比本來潮州府裏的城區更繁榮,於是政府把它當成這範圍的首府,連地方的管治架構、權力都移師汕頭,換句話說,即是由汕頭倒過來管理潮州。自此,人們開始改口稱這範圍為「汕頭」,但這不能立刻讓人聯想到「潮州」;若說「潮州」,人們又不知道究竟是指真的潮州,抑或汕頭、揭陽。於是,慢慢人們就稱這裏為「潮汕」。「『潮汕』的意思,不是潮州加汕頭,而是『以前的潮州、今天的汕頭』。」
我是潮州人
地域不同 意思大不同
許百堅說,今日人們說潮州,其實說的未必是同一概念,視乎說的人身處什麼地方。
在潮汕範圍以外,說「我是潮州人」,就是指「我是潮汕三巿的人」,即是舊潮州府的人。
若走進潮汕範圍裏,說「我是潮州人」,即是說「我是潮州巿的人」,不是汕頭巿或揭陽巿。
要是更進一步,在潮州巿裏,說「我是潮州人」,那是指這人是潮州巿巿區,即是舊潮州府城區裏的人。這裏的人說「我是潮州人」,當然有最大的優越感和歸屬感,他們會覺得自己較正統,也較有潮州文化,「以前,城巿人始終比農村人讀多點書,見識也較多,看不起鄉下仔。就等於香港人會認為住港島好像優越一點、有文化一點」。
Hea底文化 功夫茶由朝冲到晚
說起潮州文化,人們一是想到大男人,二就是想到功夫茶。不過,沒想到許百堅說到功夫茶的精髓時,不是說冲茶步驟如何一絲不苟,而是說冲茶的人態度——正宗的潮州人其實是很hea的!
「真正的功夫茶,不是在很華麗的茶店,在很精緻的茶几上,美女穿上什麼靚衫冲茶;而是存在於隨時隨地、無時無刻。」他說,潮州人是追求悠閒文化、崇尚慢生活的人,「一朝早冲茶冲到夜晚,吹水打牙骱,你話佢哋唔hea?」在潮州,不會看見單獨一人冲茶,總會是有朋友相伴,「他們視功夫茶為媒介,有朋友來,邊冲茶邊談天。鄉下地方,很少剩下一個人的時間」。
即興Jam歌 二弦領頭 輪流帶歌
許百堅說,潮州村落,傳統有「三間」:閒間、樂間、女間。閒間,有點像香港新界村落的村公所,是人們聚頭閒談、冲茶、交換消息的地方,「在閒間,就會看見人們無時無刻在冲功夫茶,正宗道地的就是這種情况」。樂間,是村民玩音樂的地方,「不是夾band,是jam歌」,沒有指揮、沒有既定歌序,「大家拿起不同的樂器就jam起來,但群龍無首會很亂,而領導的不是一個元老級的人,而是一件樂器——二弦。一開始,村民或者會敬老,讓元老級的人帶歌,他就會拿起二弦,人們就跟着它的節拍,用自己的樂器跟隨。但帶歌的人,不能一直帶下去,所以有個規則,每人只准帶兩首歌,然後就要放下二弦,讓其他人輪流帶,自己就再拾起其他樂器」。至於女間,是婦女才去的,織衫、湊仔、餵奶,也可以到那裏。
「發現潮汕——潮汕語言文化研習班」
初階:7月10日起,逢周五晚上7:15至9:45
中階:7月11日起,逢周六早上10:15至下午12:45
截止報名日期:2015年6月30日
查詢:3400 2980、cbc.dept@polyu.edu.hk
「潮語作田人」手機程式
上月,許百堅與他的學生合作研發了「潮語作田人」的手機程式,讓有興趣的人學習潮州話。手機程式免費下載,裏頭的教材分為初級、中級和高級,有真人發聲,更有同是跟隨許百堅學潮州話的楊學德手繪插圖。
文 陳嘉文
圖 潮汕文化協進會提供(楊學德繪)
編輯 屈曉彤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