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蘋果日報
2012年10月26日
正當美國負債升越國民生產總值(GDP)、無限印銀紙、美元不斷貶值之際,香港金融管理局為保持聯繫滙率,近日於外滙市場多次以一美元兌七點七五港元之價,沽出港元買入美元,以保港元不會升值。
一地一國之貨幣及金融政策,務必以民為主,並以穩定物價為首要。聯繫滙率實施之始,正是如此。上世紀八十年代初,中英談判香港前途,港人前途不明,人心不穩,社會經濟動盪。當時適逢伏爾克(Paul
Volcker)出任美國聯邦儲備局主席,致力收拾美國關閉黃金窗使美元對黃金大幅貶值、物價飛升經濟不前之殘局。伏爾克為打擊通脹,不斷加息至一九八一年的二十厘,最終使美國物價回落,並恢復世人對美元為世界儲備貨幣的信心。港元亦在一九八三年開始,以約七點八港元兌一美元之價與當時穩定的強勢美元掛鈎。此一政策令港人和外地商人恢復信心,物價回穩,民生經濟亦因此得以改善。
時移世易,二○○○年美國科技網絡泡沫爆破,當時以格林斯潘(Alan
Greenspan)為首的聯儲局,為避免泡沫爆破令美國經濟下滑,於二○○一年減息,由六厘多減至二○○三年的一厘。此舉令持美元者回報大降,亦動搖各國持有美元之信心,全球多國開始減少美元儲備之比重。國際貨幣基金會(IMF)數據顯示,美元於全球約一百四十多國貨幣儲備的比例,由二○○○年的百分之五十六,跌至今年上半年的百分之三十四,跌幅達百分之四十。全球減少使用美元,更為美元貶值埋下伏線:美元貿易指數因此由二○○二至今跌百分之三十四。
美元不再受國際社會信任、地位不保且其貶值大勢已成。港元定價掛美元,使港元購買力近十年蒸發百分之三十四。港元貶值變相令物價租金大升、百物騰貴,港人之日常生活開支大增,而收入大部份花在平常衣食住行之社會下層普羅,受害至深。本來,一地一國之貨幣貶值,能增強其出口之競爭力以保當地就業。但現時香港已非從前亞洲四小龍之工業品出口地:當年英國管理之香港政府在確定香港主權移交大陸後,停止制訂工業和農業政策,使本地工業式微北移大陸,本地農業亦因此荒廢。現今香港已無甚工商農業品出口,因此港元貶值於港人就業並無實際幫助。荒廢本港工業及農業,使現今港人生活所需,絕大部份要由境外入口。在大部份港人工資近十多年無實際增長下,港元貶值削弱購買力,使港人生活百上加斤。當然,港元貶值令大陸人多來港購物,服務於此之港人工資或因此增加,但所加之工資能抵得住不斷上升的物價租金樓價嗎?現時金管局保持聯繫滙率之貨幣政策,沽港元買美元,壓制港元升值,實已變成害民之政、港人之負資產。
金管局擁有龐大研究資源,理應察覺美元貶值之世界金融大勢。但金管局到今天仍只懂機械式的保持一美元兌七點八美元的聯繫滙率,香港人不禁要問,究竟聯滙是為誰而保?而同時期,香港政府亦無半點承擔,從未制訂本地之工業及農業政策,以保香港長遠自給自足和港人就業,更無預防港元貶值使本地樓價大升此地產泡沫。所謂香港政府,究竟又為誰而立?
金管局和香港政府要真正保衞港人利益,實應按早前〈美元地位不保,港元必須自保〉一文所建議,減少外滙基金內的美元儲備,同時增加黃金於儲備之比例至五成以上,並部署港元與美元脫鈎,改與以黃金為主之一系列國際貨幣掛鈎。此建議如何能保衞港人利益?舉一個簡單例子,二○○五年尾,黃金價格為每安士三千九百港元,而外滙基金儲備當時總數約一萬零七百億港元。如當時香港動用一半儲備以每安士三千九百港元買入黃金,可買進黃金約三千六百噸。今時今日,三千六百噸價值已是一萬八千億港元,約相等於香港二○一一年的經濟總值。
吳大澂
自由撰稿人
2012年10月26日 星期五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