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
2013年8月11日
電影《狂舞派》好看。朋友陳志華看罷反應史前激烈,牽頭在電影院辦集體觀影活動。本來影評人寫評論就好,用不着親自「下海」谷票房,搞不好還影響了評論的獨立而帶來反效果。
但我能理解陳志華的苦衷,在這樣的市場環境裡,一部好電影可能還沒有機會綻放就湮沒,結果電影院裡只剩下一些大(爛)片。因為懂得,所以焦急。冷門的題材,如果缺乏觀眾的支持,就只有更冷門的命運。
香港巴塞爾藝術展期間,伊朗導演阿巴斯來港出席幾場座談。不少影迷與電影系學生去看他,有一場在藝術中心的交流,快要結束的時候,有年輕人問阿巴斯對電影的看法,阿巴斯反高潮地回答:如果有一樣事情是必須動用大量資源及財力才能做的,你都應該要去懷疑它。說完這句,阿巴斯就離開了。
我不知道那位有志獻身電影業的學生怎麼想的,但我覺得阿巴斯這番話無疑是摑了現代電影工業一巴掌,那巴掌令每個熱愛電影、仰慕影像的人,都臉龐發熱,無言以對。
是的,電影是一項昂貴的事情。一部電影最終被拍成,就算如何低成本也是一筆不小的資本,還有各種無法單純以金錢衡量的開銷。阿巴斯指出的,不僅是人所共知的來自政權、政治的束縛,還有更多的其他,而後者的邪惡,往往淹沒在光影聲色的繁華與喧鬧裡。
所以每一部真誠、用心的好電影,都是走了一段很長的路,才能來到電影院。《狂舞派》裡一句:「為了跳舞你可以去到幾盡?」這為了╳╳,可以置換成任何事物。前提是,那是真心喜歡、相信的。若有人為此去到好盡,我們是沒法別過臉的。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