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0月1日 星期一

張文光 - 君子之風

明報   2012101

立法會選舉期間,前主席施偉賢離世。

那時,選情熱火朝天,論壇盡是罵聲,比街市還要吵鬧,再沒有紳士淑女,誰會記得立法會「尊貴的」施偉賢?

新立法會大樓的歷史長廊,刻有歷任主席的名字,施偉賢(Sir John Joseph Swaine)之上,全是歷任港督。

歷史透露港英時代,行政立法的從屬關係,港督兼任立法局主席,即使引入直選議員,立法機關仍未獨立,何來三權分立的政治體制?

立法局之上,還有行政局,鍾士元、鄧蓮如和李鵬飛都曾當首席議員,影響立法局的人事運作。

1991年,初當選立法局議員,出席鄧蓮如的飯局,還未坐定便對我說:「可否解散支聯會?」軟語衣香,流露權力的肆無忌憚,忠實執行港英的意志。

末代港督彭定康上場,立法局地位開始改變。他推出的政制方案,被魯平罵千古罪人,激化了過渡期的中英鬥爭,但他悄悄改變立法局的傳統,讓施偉賢取代港督擔任主席,推動立法局走向獨立,為三權分立奠定基石,功不可沒。

施偉賢是最資深的大律師,排名比李柱銘還高;也是馬會主席,游走於中英權貴之間,地位尊崇,為人君子,處事公正,不苟言笑,不露鋒芒,是過渡期主席的不二之選。

他領導的立法局,維持著昔日議會的文化和傳統,議員必須衣履整齊,發言不得人身攻擊,政見分歧不失禮儀。

有一回,我批評一位官員:「睜大眼,說瞎話。」他中止會議追問:「瞎話是否謊言?」我解釋並無此意,他才讓會議繼續。

由此可見,施偉賢執法之嚴謹。

當年,議員名字之前,會加「尊貴的」稱謂,顯示議員地位特殊。當立法局引入民選議員,尊貴身分已名存實亡,但不同黨派的議員,仍愛惜議會的名聲,它代表城市的尊嚴,議員會自愛和自重。

今年,立法會來了新鮮人,議政能力有待考驗,便揚言「放屎蜢」和「淋紅油」,將立法會變成馬戲團。

忽發奇想,若施偉賢仍在,面對粗口擲蕉,「貪曾」、「狼英」、「大話精」與「劏房波」的侮辱性語言,他仍能氣定神閒主持立法會麼?

畢竟,施偉賢的時代早過去了,他的畫像仍掛在新立法會大樓,可會讓人在狂亂激情的歲月,懷念他敦厚的君子之風?
-------------

Vic:看近日張文光文章,可知他對粗口擲蕉恨之入骨。張先生「尊貴議員」當久了,流露出來的心態,真的很「建制」,很「中產」,很喜歡「和諧」。這種文章看多了,我只有愈來愈討厭民主黨而已。

2 則留言:

  1. 其實張文光比施偉賢更君子,他會為前同僚被叫副房波抱不平,對自己和黨友被指反中亂港甘之如飴,而且以德報怨,支持政改,雖非聖人不遠矣。
    聖人不死、大盜不止,其之謂歟?

    回覆刪除
    回覆
    1. 這種君子,很有「君子劍」的味道啊。

      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