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0月3日 星期三

陳文敏 - 廉政公署與良好管治

明報   2012103

在七十年代成長的一代,大都會記得楚原先生導演的電影《七十二家房客》,當中一幕是一批消防員到達火塲,未救火前先向住客說:「有水有水,無水無水,有水過水,無水散水。」意指要開水喉救火便得先付小費,不付小費便不救火;要麼馬上付鈔,不然便馬上收隊。當中的「水」字語帶雙關,既傳神又抵死,有不少王爾德的味道,亦一語道出當日貪污在香港的普遍性和嚴重性。那些日子,辦任何事情均要疏通上下,考車牌要給考牌官小費,修理水電要給師傅小費,入醫院要疏通護士和阿嬸!公職人員和執法人員公然受賄,大有大貪,小有小吃,直至一九七四年廉政公署成立後,情況才開始改善。

當日政府決心打擊貪污,由英國請來姬達爵士出任首位廉政專員,由於警隊貪污嚴重,當日政府還得從英國的特務機關軍情六處徵聘調查員。廉署成立後,緝捕四大華探長,拘警司韓德,捉棄保潛逃的警司葛柏,警隊一時人人自危,七七年多名荷槍實彈的警員衝擊廉署總部,政府意識形勢凶險,決定特赦仍未遭調查的警務人員,一場風暴才告平息。其後廉署以檢控、防貪和教育三管齊下,加上政府高層的政治決心和民間社會的普遍支持,終於在八十年代以後,香港贏得廉潔奉公的美譽和國際的稱許。

這段歷史指出,今天香港清廉的風氣得來不易。中國貪腐情況嚴重,如何防止香港清廉的核心價值在回歸後遭到蠶食,一直是香港面對的最大挑戰之一。要肅貪倡廉,光靠廉署這樣的組織仍不足夠,還必須有政治決心、法治社會和民間的支持。故此,儘管多年來社會上也有些聲音擔心廉署的權力過大,但政府和民間仍是非常支持廉署的工作,亦因此政務司長指廉署成為政府主要的障礙的言論便格外令人震驚,身居政府要位而說話不知分寸是為失職,若是因同袍麥齊光被廉署調查被拉下馬而心存怨忿,則是公私不分,令人更為失望。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