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蘋果日報
2013年11月6日
梁振英政府昨日就免費電視發牌決定的所謂解釋,不但令人無明火起,而且想深一層,無法不令人深深憂慮,因為此舉無異宣告香港進入經濟維穩年代。尤其是,今次指王維基落敗的原因之一,居然是因為沒有財雄勢大的控股公司撐腰。
我不明白,阿媽夠大,是否就意味經營成功,是否就願意刻苦經營不裁員?當年開放固網市場,有不少地產財團參與,但最後是否他們做得最好?九倉電訊連住宅固網業務也放棄了。2000年政府發出五個無線固網牌照,當時恒基旗下的裕基科技也成功投牌,恒基財力夠大了吧,但搞了兩三年已退出市場,錢多又如何?
財力非經營成功關鍵
就算是亞洲最強的李首富,對旗下子公司也有過經營不善便斷絕關係的往績。幾年前長江基建(1038)任由旗下澳洲公路公司Connector
Motorways破產,長建原持有該業務四成股權,但由於通車後車流量一直偏低,長建一路把股權減持至19%並及早全數撥備,為甩身鋪路。無論破產結果如何,也對公司毫無影響。
任你的控股公司今日的市值有多大,如果生意缺乏經營能力,不能做出成績,沒有富豪會願意無限量支持,親生仔不如近身錢,簡單一個道理。用控股公司規模作為發牌考慮因素,除非控股公司承諾注資,或為投牌公司的債務作出擔保,否則毫無意義。
歸根究柢,梁振英與行政會議成員,完全混淆了行業的持續發展,與現有經營商的持續發展,是兩碼子事。前者的持續發展,要靠不斷迸發的創新,節目質素的改善。現有經營者的持續發展,則更倚賴於壟斷,與政府對霸權的保護,所以即使重播又重播的亞視,依然不用面對汰弱留強的挑戰。
創新與公司財力及規模的關係,一直是充滿熱議的題材。有人會說,大財團有能力撥出大筆科研預算,而且有更完善的銷售及推廣渠道,可以把開發的新產品廣泛銷售,攫取回報。當然,大公司善於創新的講法,多年來不斷受到挑戰,微軟及蘋果最創新的階段,都不是在其市值最大的時間,不少現時最強大的科網股,幾年前都不見經傳,甚至未出生。
創新講速度 靈活取勝
在創新方面,大小公司各擅勝場,大公司可能強於「循序漸進」的創新,但小公司基於沒有包袱,往往便能成為顛覆性創新的始作俑者。無論如何,與其說公司的財力大小,會左右創新能力,倒不如說是速度,達者為先,轉數最快、走位最靈活的,就有王者之風。
本來是一個簡單的開放市場鼓勵競爭決策,但給梁振英一搞,竟然變成鞏固霸權、杜絕非財閥進場、充滿政治味道兼犯眾憎的事件,用一點黑色幽默的眼光看,梁振英也確實深諳創造(理由)性破壞之道。
2013年11月6日 星期三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