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1月12日 星期二

Vic - 無聊筆記:《快思慢想》的簡體中譯版

20131112

今早在大陸亞馬遜網站上,偶然看到針對《快思慢想》(Thinking, Fast and Slow)簡體中譯版《思考,快與慢》的一段評論。這位署名「yesir」的讀者看簡體版覺得不順,找來英文版一看,發現譯錯了:

「原文為
This short example illustrates a broad story: people expect to have stronger emotional reactions (including regret) to an outcome that is produced by action than to the same outcome when it is produced by inaction.
書中為:人們對於不採取行動而導致的結果,會比因行動而產生的結果有更為強烈的情緒反應(包括後悔)意思竟然反過來了!!!

緊接著的一句話更讓我無語了,原文
The default option when you own a stock is not to sell it, but the default option when you meet your colleague in the moring is to greet him. Selling a stock and failing to greet your coworker are both departures from the default option and natural candidates for regret or blame.
書中為:當你持有一隻股票時,你默認的選擇不是賣,但當你早上遇到某個同事時,你默認的選擇又變成了同意他的觀點,即賣掉股票。出手一隻股票與違背你同事醫院都市對默認選擇的違背,也都可能讓你後悔或招來責駡。」

這種錯誤只能說是一塌糊塗,誤解原意不在話下,譯文本身就很彆扭。「The default option when you own a stock is not to sell it」譯為「……你默認的選擇不是賣」很不順,較佳的譯法是「……你的預設選擇是不賣」。

Yesir說得對:「還是希望翻譯者能多點職業道德,認真對待這份文化傳播的使命。誤人子弟真是可惡」(真希望台灣版譯者洪蘭有這樣的覺悟。)

這條評論引發熱烈迴響,共有69條回應。有不少讀者感謝yesir的評論,還有一條令人看了稍感欣慰的回應:

「您好,我是這本書的編輯,看了您提到的兩處問題,確實翻譯有誤,我們在重印時已作更正。非常感謝您指出的錯誤,也讓我們深知自身工作的不足。這本書是一本經典之作,可是翻譯的瑕疵確實影響閱讀。
我們也和譯者溝通過了,再仔細核對一下是否還有其他翻譯錯誤,以在重印時更正。感謝您的批評指正,向您和關注本書的其他讀者致歉!」

(這位編輯至少願意認錯,不像台灣那間出版社,竟然敢說洪蘭的翻譯是消化原文後的結果,字眼與原文有出入,但意思是對的。)

好玩的是,也有一些令人無語的弱智回應,例如:

greet確有“打招呼”之意,但是在這裡翻譯成打招呼就很奇怪,上下文邏輯不通。譯者的翻譯一步到位,更準確。沒學過翻譯,就不要指指點點,自以為是,謙虛點更好。更糟糕的是,你有可能誤導大眾。」

greet him翻譯成同意他的觀點感覺很恰當呀,英文轉換到中文很多很微妙的意思沒法直譯,難道greet只能打招呼?」

以下這句評論則透露出鄉愿的味道:「雖說yesir的評論在措辭上並不很是友善,但我們可以理解……

更好玩的是,我還看到不少對繁體中文版譯者洪蘭的溢美之辭:

「香港誠品花了150多港元買了台灣版的《快思慢想》,看得很舒服,無論是紙質、字體大小、繁體字這些硬件,還是翻譯者的語言。在香港買的時候。特意看了一下原版,知道以自己的英語水平比較難舒服地看,而且本書的內容本身就不會像很多暢銷書那樣非常易讀(詞彙、句子)。所以就買了台灣版。折算127塊左右的價錢(注:廣州的話太古匯裏面的“方所”書店有賣,132元),比國內的貴,但是如果想看好的譯本和暢快的閱讀體驗,這個錢還是在其他地方省吧。
特意到書店找了簡體版的《思考,快與慢》。差異很大。首先書背面的那些"名家推薦"變成了國內的知名人士,然後在內文翻譯者沒有作序,也沒有相關學術界知名人士對本書的推薦文字。字體比台灣版的小,讀起來累一點,紙質很薄。到了正文部分,差異就明顯得很了,基本上是直譯,也就是字面義。一堆沒有生氣的文字,死氣沉沉的譯本。更不用說出錯的高可能性了。
其實買書時沒聽說過台灣版譯者洪蘭,維基上有大家可以查查。看洪蘭女士的譯本,可以看出她的用心:一、本身就是心理學的專家;二、對原書有愛;三、對讀者有心因此翻譯得精準、易讀。」

「關於kahneman的這本書,中信出版社的簡體中文版一出,我第一時間就買了一本,可是看的過程並不愉快。總覺得有些隔靴搔癢的感覺。後來買來英文版一看才知道譯得實在太差了連graduate student(研究生)都翻譯成了“畢業生”(見序言XVI第一行),是可忍孰不可忍。後來看到台版由洪蘭翻譯,就憑這一點就非買不可了。我讀過其翻譯的《語言本能》,十分流暢(要知道Pinker的書旁徵博引,而且好多例子都源於美國人日常生活,能翻譯成那樣實屬不易。足見譯者功底深厚)。最近又讀了洪蘭新出的《好孩子——三分天註定,七分靠教育》對其本人的學識和為人又有了進一步了解。而她為了翻譯kahneman的這本書,竟然“六親不認”,這才是一個譯者(或者說學者)對大師及其作品的態度。現在拿著這本書才真正體會到古人說的“愛不釋手”四字的真正含義。」

「推薦大家去買台版或者英文原版《ThinkingFast and Slow》的吧。台版的可能是繁體字,但是,由於台灣出版社對書的態度相對還是嚴謹很多,再個,台灣人在英語和中文之間的轉換已經非常熟練了,可以較好將原意呈現出來,所以,大家看不懂英文的可以去買台版,叫做《快思.慢想》,個人覺得這個名字的翻譯就非常出色,價格也才100多點,不貴」

「慎重推薦買台灣出版,由知名的洪蘭教授親自翻譯的這本書」

洪蘭的翻譯,最近在台港都被人罵到臭頭,想不到原來她在大陸有不少知音。這令我想起幾年前有一本講投資的書,同樣是兩岸各有不同譯者翻譯,簡體版在大陸同樣遭狂批,然後同樣有人說台灣的繁體版好多了。可惜那個台灣版我曾仔細看過,幾乎每一段都有錯。這種事說來令人慨嘆。我自己也譯書,不想常講看到不好的翻譯書這種話,但劣譯充斥是不爭的事實。對於翻譯書的品質,我們不能不設定較高的標準,因為取法乎中,得乎其下;對品質沒有嚴格的要求,出現次貨劣譯幾乎是必然的事。

有些大陸人看到簡體版翻譯差劣,會一廂情願地以為台灣的版本好得多。我看到這種兩岸譯者和出版社共同糟蹋重要英文著作的事,也會好奇地想:做事普遍比較認真的日本人,在翻譯上會不會嚴謹得多?(我不懂日文,自己是無法去驗證了。)

前匯豐控股主席葛霖(Stephen Green)曾寫過一本頗受好評的Good Value,台灣繁體版叫《美好價值》,大陸簡體版叫《金融的王道》。葛霖自稱「非常高興我的書能在中國出版,與廣大的中國讀者見面」,而他還將簡體版送贈大陸一些銀行界人士。只是他可能不知道,簡體版譯者是如何糟塌了他重視的著作。書中誤譯觸目皆是,在此舉一個特別好笑的,以饗看我這篇無聊筆記的讀者(出自該書第三章):

原文:Well into the twentieth century the Kirghiz of the Russian steppes used horses as their main monetary unit. (Small change was given in lambskins).

簡體版翻譯:在進入20世紀後很長時間,俄國大草原上的吉爾吉斯人還在使用馬作為他們的主要貨幣單位(在交換羔羊皮上有小的變化)。

正確的意思:二十世紀開始很久之後,俄羅斯大草原上的吉爾吉斯人還是以馬匹作為他們的主要貨幣單位(找零錢則用小羊皮)。

相關文章:
Vic - 洪蘭憑什麼做翻譯?

1 則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