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9月16日 星期日

鄭培凱 - 家教

明報   2012916

中國人過去十分講究家教,也就是強調,每個家庭培養兒女都要有些基本規矩。幾千年來我們深受儒家文化影響,以家庭作為社會及理想世界的基石,所以要修身、齊家,才能治國、平天下。當然,這是對士大夫上層階級的期許,並不會要求一般老百姓達到治國平天下的層次。然而,對於修身、齊家,卻是不分階級,上下一致的。宋代以來最基本的蒙學讀物《三字經》,一開頭就說「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養不教,父之過。教不嚴,師之惰。」當代研究道德哲學的或許會說,人性是否本善,是個爭議性很大的議題,不過,對於年輕人需要教養,大多數人是不會提出異議的。

我小時候背過《朱柏廬治家格言》,什麼「黎明即起,灑掃庭除……一粥一飯當知來處不易,半絲半縷當知物力維艱。」很簡單的道理,不需要高頭講章來說明,更毋須詮釋學家做深度分析。說的不過是百姓日用,卻為我培養了基本的教養,早晨起來要打掃衛生,保持生活環境的清潔乾淨;生活不要浪費,要環保,不要製造一大堆廚餘,不要買太多Polo恤,不要買不需要的LV包。雖然卑之無甚高論,而且有違消費經濟學發展經濟的道理,我卻十分感激這種簡樸的家教。在日常生活中養成一些價值觀與習慣,對父母長輩要講禮數,對老師要尊重,對同學要友愛。在過去,一句「沒有家教」,是非常嚴重的斥責,等於委婉地罵了人家十八代祖宗。

現在的年輕人,特別是大陸上一胎化政策之後出生的孩子,都是寶貝蛋子,捧着怕摔了,含着怕化了,抱着怕捂出痱子,背着怕勒壞了屁股,真是不知道怎麼教、怎麼養,於是,就出現了最沒有家教一代。在學校沒交功課,捱了老師罵,父母會到學校興師問罪,從老師罵到校長,再從校長罵到校工,警察若是敢來調解,就連警察一道罵了。孩子開寶馬飈車,撞死了人,毫不在乎,顛着二郎腿,問哭天搶地的死者家屬,哎,你要多少錢?

台灣的老同學最近告訴我,他女兒小慧到泰國普吉島的一個度假村作翻譯,遇上了讓她十分感慨的一件事,也跟家教有關。有一天,小慧在度假村的大廳,看到一位二十來歲的女子,滿臉歉意,千方百計,企圖撫慰一個四歲的白人小男孩。小孩哭得上氣不接下氣,十分淒慘。原來是因為上兒童體育課,工作人員一時疏忽,把那位孩子留在球場上,帶着其他的兒童回到度假營裏。後來發現少了一個孩子,趕回到體育場,那個白人小孩已經哭得只剩抽噎,以為自己被人拋棄了。過了一會兒,小男孩的母親出現了,是個體型壯碩的澳洲女人,快步走到兒子身邊,小孩才停止哭泣。

小慧跟她父親說,當時她以為會有一番爭吵。按照台灣父母護犢的行徑,那個澳洲女人可能會上前一個巴掌,然後拖着那位工作人員去見主管,不賠禮道歉絕不干休。結果這樣的活報劇沒有上演,發生的情况是這樣的:

這位澳洲媽媽蹲下來,安撫已經停止哭泣的孩子,然後說:「現在已經沒事了。你看,這位姐姐因為找不到你,多麼緊張,多麼害怕,心裏很不好受的。她又不是故意把你扔下,而且後來不是找到你了嗎?好了,你現在過去,親親姐姐的臉頰,讓她放心。」那位四歲的小孩,踮起腳跟,親了親蹲在他身旁的工作人員的臉頰,還輕聲曼語地說,「姐姐,不要害怕,已經沒事了。」小慧在旁邊看到這一幕,感動得熱淚盈眶。她跟父親說,再也沒想到,澳洲母親是這樣教小孩的,這就是「家教」,要寬容,要相信人性本善,要體貼別人,要為他人着想。

老同學告訴我,台灣現在的家長,要是遇到這類情况,一定會帶着孩子到學校去大吵大鬧,要老師道歉、賠償、下跪,甚至一定要學校開除老師,才肯罷休。孩子耳濡目染,沒有家教,一個個成為暴戾之徒,社會怎麼會好?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