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9月24日 星期一

許驥 - 水客暴走:內地人為何離不開水客?

明報   世紀版   2012924

Vic:有本事送人上太空,有本事拿很多奧運金牌,有本事購買大量奢侈品,卻一直無法製造出令人安心的奶粉。財迷心竅到不惜毒害嬰兒,真係垃圾國家。

是日高慧然在蘋果日報的專欄文章說得好:一個國家,製造黑心產品殘害國民,迫使國民湧入香港這彈丸之地,由日用品至奢侈品,均在搶購之列。上水一帶居民的日常生活大受影響,苦不堪言。而尖沙咀、銅鑼灣等地,由士多、小鋪到戲院都讓位予珠寶、手袋店。單一品種的遊客大舉入侵,對本土民生造成極大滋擾,香港人怒吼出「中國人滾回中國去!」與其說是要喝退遊客,不如說是向另一種文化和價值觀的入侵說不,是被侵犯的香港人被迫捍衛個人及本土利益。
--------------

編按:自從網民發起「光復上水站」運動後,香港執法者立即行動,打擊藉一簽多行而來的內地水貨客(簡稱「水客」)。這場由民粹運動所產生的、自下而上的動力,形成近日各界關注和討論的重要課題。今天,本文作者就水客現象,探討內地對香港貨品需求的由來。

「光復上水站」運動仍在持續,但上水真的「光復」了嗎?恐怕未必。能光復嗎?也很難說。過幾天,內地的「十.一黃金周」又要到了,和往年一樣,大批內地自由行遊客(顧客?)將再度橫掃各大商場──香港準備好了嗎?

水客這門生意,其實是由市場供求決定的。俗話說,殺頭的生意有人做,賠本的生意沒人做。亦即是說,是先有了內地人對水貨的需求,然後才有了水客的誕生。那麼,內地人究竟為何離不開水客呢?

1400萬張嗷嗷待哺的嘴巴

今年做爸爸的上海市民徐先生最近頗有些煩惱,因為寶寶從喝母乳開始轉喝奶粉,為了找到信得過的外國奶粉代購商,他四處奔波。「網上的代購商戶不少,但不能輕信,最好是找已經在買代購奶粉的朋友介紹比較可靠。」徐先生說。

自從2008年內地爆出毒奶粉事件後,骯髒的「奶新聞」層出不窮,13億人已對國產奶粉完全失去信心。有人或許會出於「愛國」抵制日貨,但是為人父母的,從來都是喜歡日本奶粉的。中國人向來喜歡貪便宜,但在奶粉上絕對不敢省錢。網上一罐(900克,下同)國產伊利奶粉售價150元(人民幣,下同)左右,貝因美則要230元左右;而水貨的惠氏奶粉每罐要350元左右,雅培則要380元左右。可國貨雖便宜卻無人問津,水貨雖貴而常常賣到斷貨。

有數據顯示,2012年內地新增人口將達1400萬(是香港總人口的2倍)。像徐先生這樣每月收入在5000元左右的中等收入城市居民,就要購買進口奶粉了,可想而知需求何其大。早在2008年,水客走私奶粉就是門好生意。在上水購入每罐100多港幣的奶粉,到深圳一轉手,就可獲得200元。多年過去,隨着人民幣不斷升值,這門生意的利潤愈來愈厚。位於銅鑼灣的人民公社書店,從2008年開始就不斷有客人主動來問「有沒有奶粉賣」,書店最終做了一個「痛苦的決定」:經營奶粉生意。於是,賣奶粉成了這家書店的「經濟支柱」。

內地青年:買水貨是為了反政府

水客搶購香港市場上的奶粉,導致港人買不到,民怨沸騰。各大商店早就採取限購措施,每人每日限購26罐。但是這根本無效。水客發揚毛澤東「人多好辦事」的「人海戰術」。商店甫開門,數十水客湧入,將奶粉搶購一空。並且,加入「人海」的甚至還有疑似香港人。香港的父母,在港買不到奶粉,只好再託人從外國代購──真是個奇怪的購物鏈!如今,梁振英政府推出「港人港地」,是否也需要有「港人港奶」,才可以解決這一問題?

水客的問題愈來愈嚴重,內地個開始重拳打擊。20109月,深圳海關在一次打擊水客的行動中,發現涉案的金額近20億元的商品。去年5月,《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修正案(八)》通過後,水客一年內若被海關發現3次,就可被刑事拘留。今年3月開始,為了打擊奶粉走私,內地海關開始徵收10%的關稅。早前更有一名內地李姓空姐,用工作之便幫人代購化妝品,「涉嫌逃稅」被判刑11年。但是,對政府打擊水客的舉措,市民怎麼看呢?深圳「憤怒的青年」小王說:「內地政府這麼壞,只會剝削百姓,苛捐雜稅這麼多,誰要納稅給他們!」對小王來說,光顧水客就是一種「反政府」的行為。

但沒辦法,無論怎樣打擊,無論怎樣「光復」,水客就是清不乾淨。因為內地有需求,水客有錢賺。要解決香港的水客問題,除了在香港着力外,更重要的是要解決內地的問題。否則毒奶粉一日不除,香港就永遠是內地的奶粉「出產地」。而多年來媒體不斷報道水客新聞,香港政府不聞不問,一定要等到市民上街,才意識到嚴重性,實在太令人失望。看來以後凡事都要及時上街,才能盡早解決。

不如開闢「香港租借地」?

在上海、杭州等長三角經濟發達城市,近年悄然興起婚前來香港血拼(shopping)的新時尚。也就是說,新婚男女自己來港充當「水客」。長三角地區小資情調濃厚,市民喜歡追求名牌,鍾情於炫富,所以奢侈品成為這些人來港的主要購物對象。上海《新聞晨報》就報道過鮑先生一家2天灑金100萬的「壯舉」。

去年5月,鮑先生的兒子和未來兒媳於婚前來港血拼,購置結婚用品。2天內頻繁出入商場,走到腿軟,甚至顧不上吃飯。小夫妻主要購買奢侈品,包括大量手袋、名表和珠寶等,鮑先生則完全充當「提款機」角色。在廣東道的一家名牌店,他們花10萬元買了3個手袋。鮑先生說:「很划算!」

據說,現在這樣的「婚前香港血拼族」愈來愈多,結婚鑽戒是他們來港不可缺少的對象。然後,他們就把這些商品穿戴在身上,堂而皇之地以「偽裝水客」身分回到國內。這樣「自由行」的內地遊客(顧客?),十.一期間會大量湧現。

現在梁振英政府要強推的新界東北規劃項目,政府首階段諮詢報告中明確地說,該規劃的「服務範圍包括深圳以至整個珠江三角洲」。「服務」什麼呢?深圳市民劉先生建議,與其開發新界東北,不如在深圳開闢「香港租借地」,完全交給香港政府管理,專賣免稅港貨,收益由港深雙方協商分配,讓只購物不旅行的內地遊客,在深圳完成他們的「自由行」。不知這個建議是否可行?

外國也有跨境購物?

其實,跨境購物一點都不新鮮。早年的香港人,也經常到深圳去購物。外國有跨境購物嗎?在加拿大和美國的邊境上,由於美國的物價便宜,加拿大人常常在周末驅車去購物。並且,美國當地政府非常鼓勵加人前來消費。從今年6月開始,前往美國的加人,過境停留超過24小時,免稅購物額度從50美元增至200美元;停留超過48小時,從400美元增至800美元。另外,新加坡人周末常到馬來西亞購物。中國和越南,中國和俄羅斯邊境的居民,也常常跨境購物。在電影世界中,《隔着圍牆說愛你》(Beloved Berlin Wall)講述1989年的東德與西德,女主角是西德留學生,電影開首描述她打算到東德買日用品和食物,她形容東德的貨物是西德的半價,也因為這次跨境購物而與男主角邂逅。

但問題是,美加、中越、中俄,都是面積龐大的國家;新加坡在獨立前,只是馬來西亞聯邦中的一個城市──他們都不怕有太多人前去購物。而香港,面對的則是陸地面積比我們大8700餘倍,人口是我們185倍多的內地,真的承受不了。就像去年香港抵制內地汽車來港自駕遊一樣。為什麼要抵制?香港所有的汽車都開到內地,內地交通毫無壓力;但內地若有萬分之一汽車開到香港,恐怕香港的交通就要癱瘓。中港之間,是完全沒可能談「對等」的。

香港回歸15年,真的「回歸」了嗎?中港矛盾頻頻出現,問題愈來愈多。前國務院港澳事務辦公室副主任陳佐洱早前訪港時稱,本港推行國民教育是天經地義的事。但政府有政府的「國民教育」,民間則有民間自己的「國民教育」,專門「教育」政府,也是天經地義的事。

文/許驥
編輯/袁兆昌

7 則留言:

  1. 我有點好奇,為什麼中國人沒有想到餵母奶這件事情?台灣這幾年來鼓勵母親餵母奶,要求公共場合要設有餵奶室,當眾餵母奶若遭驅趕還可投訴。除非沒有奶汁才改用配方奶。難道中國女人都沒有奶水養自己的孩子?

    回覆刪除
    回覆
    1. 詳情我不清楚。但應該有很多媽媽要上班,或者是孩子被留在農村,父母在城市打工,因此不方便餵母乳。香港近年也有不少人是餵母乳的。

      刪除
    2. 我是大陆人,我想第一可能是因为怕哺乳后身材走形;其二可能因为工作压力大,竞争激烈,无暇照顾小孩。我听说很多公司如果发现职员生完小孩不恢复正常工作,就会想理由辞退,甚至某些top500的企业也是如此。

      刪除
  2. 跨境购物最早可能是因为香港作为自由港和内地与外界沟通的桥梁之特殊地位所形成的。只要香港一天保持这种特殊地位,跨境购物就不会消失。相信以后随着全球化一体化进一步发展、国货品质的日益改善以及香港作为贸易转口港的地位渐渐下降,跨境购物自然也就式微了。

    回覆刪除
  3. 不從大政策的角度考慮, 單看行政措施, 這樣大量的水貨客能日日過關, 明眼人一看便知是海關的執法問題, 不解決背後的利益集團, 做什麼也沒有用

    回覆刪除
    回覆
    1. 香港不是有廉政公署吗?内地的珠海好像也在学习香港的经验,正在建设廉政公署。

      刪除
  4. 出入境的管理權不在香港這一邊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