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5月11日 星期一

長平觀察:自由是一隻會變的籠子

德國之聲   201552

籠子裏的中國,與其說缺少自由,不如說缺少對籠子的反抗。籠子外面的世界,與其說自由的邊界受到威脅,不如說自由的意志正在減弱。——寫在2015年世界新聞自由日。

年輕的時候,我讀到卡夫卡的小說《饑餓藝術家》。在小說的最後,一隻年輕的豹子被關進籠子。卡夫卡寫道:“它似乎都沒有因失去自由而惆悵,它那高貴的身軀,應有盡有,不僅具備著利爪,好像連自由也隨身帶著。它的自由好像就藏在牙齒中某個地方。”我被這段話深深打動,決定向豹子學習,把自由隨身帶著。

中國古人也有類似的修身養性智慧,謂之“境由心生”。就像晉代詩人陶淵明的名句所言:“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我也始終心嚮往之。但是,這種智慧也常常被矮化為“莫談國事”的市儈勸諭。例如正當毒霧籠罩北京之時,被稱為“維穩心靈雞湯大師”的于丹教授,在微博上抒懷:“關上門窗,儘量不讓霧霾進到家裏;打開空氣淨化器,儘量不讓霧霾進到肺裏;如果這都沒用了,就只有憑自己的精神防護,不讓霧霾進到心裏。”

不同的是,于丹大師們永遠不會用帶著利爪的豹子作比喻,也不會說自由藏在尖銳的牙齒裏。他們永遠也不會像卡夫卡那樣痛苦、孤獨和憂傷。

帶著豹子似的自由,我寫了一些詩歌和小說,然後不小心走進了新聞業這塊沼澤地。很快我就發現一個秘密:跟馬戲團囚禁豹子的籠子不一樣,現實生活中困住我們的是一個易變的籠子。它隨時都在偷襲我們,稍不留神就會縮小一圈。十年前,網絡的主要功能是反抗限制,今天它已經變成了維穩的利器;五年前,許志永可以開論壇講解陽光憲政,郭玉閃可以辦傳知行調研中國,今天他們都身陷囹圄;兩年前大家都可以在餐桌上講政治笑話,今天它會讓人失去工作。

很多人被它欺騙。其中有些人想,這個籠子已足夠大了,只要不去碰觸它的邊界,我們就可以在裏面安居樂業。另外一些人想,時代自然而然會進步,籠子每天都在變大,自由將越來越多。有些人發現了真相,但是他們選擇自欺欺人。還有一些人認為,這籠子或者說由籠子定義的自由,就像孫悟空頭上的緊箍,它變小是因為我們不肯順從。

這些想法都是籠子縮小的原因。可怕的是,這些想法本身來自籠子。籠子限制自由的辦法,不僅僅是囚禁身體,更重要的是改造思想。它讓人們相信,籠子裏的生活更加平安、富足和幸福。

不僅籠子裏面的人被洗腦,籠子外面的人也以為它固定不變。他們慶倖自己沒有被關在裏面,以為保住自由的方式,就是小心翼翼地避免掉進籠子裏。殊不知籠子一邊在縮小,一邊也在擴大,把世界的更多部分關了進來。

籠子裏的中國,與其說缺少自由,不如說缺少對籠子的反抗。籠子外面的世界,與其說自由的邊界受到威脅,不如說自由的意志正在減弱。

我曾經說,時評與其說是一種寫作,不如說是一種行動,是在大街上呼號,在廣場上呐喊。我總是幻想著有一天,抗爭到自由之後,我就可以回到書齋裏去安靜地讀書和寫作,實現年輕時的文學夢想。現在我終於意識到,世界上並沒有那樣的自由,自由是一種永遠的抗爭。

這種醒悟讓我如此深懷絕望,又如此充滿力量。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