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6月23日 星期日

家明雜感:《愛是神奇》馬力克耐看依舊

星期日生活   2013623

【明報專訊】去年知道泰倫斯馬力克(Terrence Malick)又有新作《愛是神奇》(To the Wonder,下稱《愛》)問世,非常訝異。這編導慣了慢工細貨,製作出名經年,為何突然如斯多產?更離奇的是,《愛》後他還有兩部影片在攝製中。

馬力克的欲罷不能,我看是他結合了現今攝製、剪接科技,重拾電影趣味的結果。由《生命樹》到《愛是神奇》,或許可從兩方面談。

一方面是他追求影像的流麗。電影是藝術,藝術講究美。馬力克由《生》到《愛》嘗盡不同格式,既有菲林(由3565mm),也拍數碼,以行雲流水的steadicam鏡頭(幾乎每個畫面都動),呈現自然及人的美態。他對magic hour攝影的迷戀,早見於1978年的《夢斷天涯》(Days of Heaven),這兩年用得更灑脫自由了。《愛是神奇》充斥大量迷人的動態攝影:金黃稻草的牧場,水天一色的海岸,雨後的空氣清新;海洋、潺潺的流水充滿靈氣。馬力克的電影,單影像已教人暖和、舒暢。還有各種天籟,蟬鳴、小鳥的叫聲,和襯古典鋼琴音樂,動物的鏡頭祥和(水牛也很安靜)。秉承《生命樹》作法,馬力克這次更回到成長的奧克拉荷馬州,對一草一木皆有感情。猶如片中神父QuintanaJavier Bardem)一番話:「愛像春天一樣從大地而來。」

電影敘事的實驗

更別說人物及眾生了。《愛是神奇》比《生命樹》多了一點「紀實味道」,除了幾個主角由明星扮演,不少旁枝人物並不像演員,看上去特有說服力,說不定他們在演自己。如Bartlesville小鎮上受環境污染影響的居民,教堂的信眾,囚犯,瘦弱的婦女,滔滔不絕的黑人清潔工,蒙古症的男生等,雖只曇花一現,卻有血有肉,生命力很強,跟環境亦非常配襯。

泰倫斯馬力克為自己打造的另一種挑戰,是電影敘事的實驗。看過他過去的電影知道,他不愛一板一眼說因果故事,不大遵從傳統劇本架構。即使題材似曾相識,但《雌雄大盜》(Bonnie and Clyde)的鑒賞標準,未必適用於他的《荒漠情》(Badlands1973);以《雷霆救兵》(Saving Private Ryan)的心態去期待《狂林戰曲》(The Thin Red Line1998),更是嚴重誤會。兩年前《生命樹》在港公映,我主持過幾節《生》的映後導賞,席間愛跟觀眾半開玩笑說,《生命樹》在網上有「FAQ」。其中一條網民最常問的是:辛潘在片中的最後一個鏡頭,他在笑麼?好像很匪夷所思的問題,卻真令不少人困惑。事實上我第一次看《生命樹》也沒為意,為了導賞而反覆看,才漸漸確定辛潘的表情。馬力克也夠有意思的,影片中辛潘一臉愁容,到最後稍見釋懷,然後鏡頭又倏地剪走。觀眾來不及看清楚,或許因此猜不透辛演的角色,到底經歷了怎樣的情緒變化。

《愛是神奇》的攝影仍是《美麗新世界》(The New World2005)、《生命樹》的Emmanuel Lubezki,剪接師數目跟《生》一樣有五個人。馬力克電影這種分工,由九十年代沿用至今,剪接人員由三至五人不等,多少反映他對後期製作的看重。

跳接‧留白‧剪接

《愛是神奇》是他自《狂林戰曲》以來篇幅最短影片,片長不到兩小時。跳接(jump cut)、留白非常多,看上去猶如男女角的生命片語,盡見悲歡離合。《愛》的剪裁似乎更大刀闊斧,據說《愛》本有更多演員參與,如《生命樹》的Jessica Chastain,惟最後戲分給刪掉。單從這裏看,馬力克有點像王家衛,電影不是在劇本階段,而是到了剪接台才成形。另外,王及馬力克同樣愛用旁白;只是《愛是神奇》的旁白不是為了接駁故事、解釋角色情緒,而是跟畫面對比:神父Quintana的旁白有時是講道內容(如他說「做人必須承諾,不能優柔寡斷」),有時是他的「天問」(突顯出其信仰危機),然而畫面卻是他在傳道、探望信眾。《愛》另一些旁白令敘事更複雜,主角Neil(賓艾佛力)中段跟烏克蘭愛人MarinaOlga Kurylenko)分開,重遇舊友JaneRachel McAdams),跟她打得火熱,然後我們聽到Marina的傾訴式旁白,對象為Neil:「你跟我提起過她,那個在醫院遇上的女人,你們從前便認識。」《愛是神奇》Marina的旁白貫徹始終,甫開始她感激Neil的愛令她重燃生機,還以為是她當下心聲。但後來她的聲音介入NeilJane段落,則無論從視點,時態去看(旁白是她的事後回憶?),皆比想像中複雜得多。

情節「不完整」無礙理解

可以說,馬力克電影是「剪出來」。剪接的好玩之處不單是「呈現什麼」,更在於讓觀眾看不見什麼。《愛是神奇》開始不久,NeilMarina一下子由諾曼底的聖米歇爾山,回到奧克拉荷馬州。影片有不少家居的內景,一幕由NeilMarina兩人纏綿剪到遊樂場機動遊戲,再接回屋內Marina女兒Tatiana踏着窗影跳飛機的畫面。後來NeilMarina分開,他們往昔及當下的片段亦互相交織。跟《生命樹》一樣(或尤甚),《愛是神奇》部分「情節」非常隱晦,有些剪法不講邏輯,欠缺一條更明確的「故事線」,正好是不少人覺得《愛》比不上《生命樹》的原因。Neil是做環境顧問的,但他為誰工作?故事並無交代。一些人物如中段的意大利女子身分也成謎。另Neil後來成家立室了?在他大屋瞥見兩個小孩的身影。

電影我看了兩次,筆記本仍有不少問號,很多問題解答不了。但《愛》情節的「不完整」,其實沒影響我們了解故事,憐憫、同情人物。《愛》以列車上一對戀人開始,以他們在美、法過着不同生活結終,畫面一再強調聖米歇爾山,無非是愛情今昔的對照。馬力克是另一個善用「減法」的作者,把無關痛養的情節刪除,令《愛是神奇》高於一般愛情片。一些細節又達到言簡意賅之效,諸如Tatiana搬回法國跟生父同住,跟身處美國的母親視像對話,鏡頭出現疑似「繼母」,女兒對父親的感情、Marina的失落及孤獨,於是不說自明。

善用「減法」的作者

當然,馬力克不着重情節,含蓄、留白的說故事手法,大前提是對觀眾的信任。還是那句老話:「本來就應該多看兩次」(鄭培凱談欣賞侯孝賢電影的名言)。不是每部電影都耐讀、經得起時間考驗,但馬力克有此能耐,電影無論新舊,每次看總有發現。《愛是神奇》可作首輪公映,更是我輩影迷福氣。

文家明
編輯蔡曉彤

《愛是神奇》IIB

張偉雄4.5

跟著Marina的足跡,你可能看到她與環境、天際對話時的猶豫,卻總會有幸與她一起經歷勇氣的尋愛抉擇,正如Quintana神父說:選擇是承諾,容或跌進危險、挫敗、罪咎,然而神會去善後。只是猶豫,人會埋葬自己在世應許的天分;這是一部關於擁抱萬有,拒絕一事無成,實踐神奇的福祉電影。

朗天3.5

《愛是神奇》和《生命樹》的最大分別在哪裏?不盡是推到盡以至有點膩的無盡窮推軌鏡頭和迴旋剪接,也不盡是愈來愈白,以至失去韻味的獨白。在大地母神女主角無盡舞動的身影中,愛的歡愉、傷痛、無明、佔有、不安,統統都點到即止,一碰到便流逝。「那愛我們的愛……」其實需要停下來,需要靜下來!於是,《愛是神奇》竟然「神奇地」沒有愛。永恆女性意象引領的可能只是導演本人的超升。

石琪2.5

有歐美型男美女,有巴黎情緣,有美國鄉土,還有悲歡離合。全片影像優美,很少對白,電影感華麗,《生命樹》導演泰倫斯馬力再賣弄奪目花巧。今次完全談情說愛,可是劇情非常單薄,像音樂錄像長片,真是「有姿勢,無實際」。

石琪:《愛是神奇》導演過譽

《愛是神奇》(To the Wonder)是美國「隱世」名導泰倫斯馬力的新作,繼康城得獎片《生命樹》後迅速完成,成為這位「百慢導演」奇快之作,有多位國際明星助陣。片中賓艾弗力在巴黎與烏克蘭美女Olga Kurylenko浪漫相戀,雙雙帶同她的小女兒回到美國奧克拉荷馬州,但好景不常,戀情破裂……


泰倫斯馬力今次簡直純影像加旁白,對白不重要。全片畫面流麗,景物奇美,情節可能與他本身經歷有關,亦明顯地向法國新浪潮電影致意,兼有他常拍的美國內陸鄉野。除了男女主角,還有Rachel McAdams演美國舊女友,西班牙性格男星哈維亞巴丹演陷於信仰危機的天主教神父。問題是賣弄視覺花巧有餘,故事人物刻劃不足,什麼都故弄玄虛,交代不清。我認為《愛是神奇》進一步證實泰倫斯馬力是過譽了,此片唯有美景與美女可觀,不過他的忠心擁躉或會發現別有微妙深奧之處吧?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