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9月1日 星期六

戴耀廷 - 民意的質與量

明報   201291

有高官在訪問中說他相信那些沒有在烈日當空之下走上街反對國民教育科的學生及家長,是並不反對推行國民教育科的,從而推論反對者只佔少數。若我們的官員理解民意只達這種水平,那麼政策不出現偏差才怪了。

首先,沒有上街抗議的可包括以下幾種態度的市民:一、積極反對,但當天因預先有約不能改動或其他合理原因沒有參與上街抗議;二、反對但激烈程度未達要在烈日下上街;三、對政策持中立態度;四、對相關政策沒有興趣或認為與自己無關故沒有意見;五、不認知政策始末故不持任何意見;六、支持推行相關的政策。因此,那麼簡單地說沒有上街抗議的就是沒有意見或支持,那實在惹人懷疑他們是在用最拙劣的手法去扭曲民意,或是用最反智的理解去判斷民意。

但更重要一點是要成功推行政策,所要看的並不只是民意的量,更要看民意的質。在烈日當空下帶著小朋友走到街頭幾個小時,顯示出反對者願意為反對推行國民教育科而付出的努力,必然遠超那些坐在冷氣間只是口說他們支持的人實質會為支持政策而付出的代價。這意味著當政府強推一些政策,若有相當數量市民願意付出相當大的精力去反對那政策,政府在計算政策阻力時,不能只是單數人頭,而是必須把量與質同時計算,那才能清楚知道會碰上的反對力量實質有多大。

再者,要使一個政策不能推行成功,也不是看反對者是否在量上多於支持者,而是反對者是否到達一個關鍵數目。一旦超過了這關鍵數目,即使多數人支持,反對者亦足以把政策拖垮。而反對者反對的激烈程度愈高,那麼這關鍵數目就會愈低,因反對者所做出的行為會產生更大的阻礙力量。

我不是鼓吹激進,而是政府官員必須明白有一定數量的香港市民,因過去多年的制度不公及政策失誤,已累積了相當程度的負面情緒,更快已到達臨界點。若政府官員無知或無恥地去詮釋民意,更多港人會投入更激進的行列是可預見的。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