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輒扣人家搞文革的帽子,當然不是第一次了。
教授校長專欄作家,長期在建制生活,接近權貴,對社會種種不平,聽而不聞,視而不見。他們習慣上層社會的虛偽和諧,有不同意見,不會為真偽對錯而據理力爭,只看權力層級而虛應故事。即使如何不合理,如何不人道,不敢在權力面前說真話,只會唯唯諾諾,打哈哈就過了一天。
他們時時刻刻站在權力高牆的一邊,早已成為生活一部分,對任何問題都不會認真討論,不敢面對爭拗,更遑論回應不同意見。
教授校長專欄作家抱怨「人們發動文革式鬥爭」「香港已沒有言論自由」「不反對國民教育就會給人鬥臭」,其實就是典型的建制心態,害怕面對不同聲音,不敢拿出真材實料跟反對者辯論,根本是詞窮理屈兼「冇料到」,正面交鋒就會露餡,只敢龜縮在小圈子內自說自話,然後被迫害妄想症發作,指控人家發動文革,把自己鬥臭。
從層級結構來看,教授校長,都手執權力和資源,推行政府吩咐下來的政策,完全有責任向受影響的持份者詳盡解釋,消除他們的疑慮。如果仍然無法令他們放心,就要充分利用自主權,或暫緩,或修改,最低限度要開誠布公,把課程開放,教滿腦問號的家長知道國民教育內容,是不是拿他們子女的腦袋入洗衣機,洗個乾乾淨淨。
面對強烈反對聲音,卻一意孤行,還惡人先告狀,亂扣文革帽子,目的非常清楚,是想人家收聲。這種手法,與左派常常批評別的報紙反共,指摘有人搞「麥卡錫主義」,動機和效果一模一樣。
有老愛國經常在報章撰文,批評一些報紙反共,探究誰是地下共產黨,就等同美國五十年代臭名昭著獵巫式的「麥卡錫主義」。寫完一次又一次,罵得多了,被矛頭對準的媒體都可能擔心起來,自我審查,知所「收斂」,這樣,目的就達到了。
香港行「一國兩制」,港人有反共與不反共的自由,這是意識形態問題,只要不犯法,有何不可?探究誰是地下黨,涉及公眾利益,是傳媒的職責,與甚麼「麥卡錫主義」無關。而動輒文革,指摘別人反共,是賊喊捉賊,因為這才是真正的「麥卡錫主義」。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