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 2014年7月2日
教育界泰斗Maxine Greene上月去世了,終年96歲。Greene是教育哲學家、現象學和存在主義學者。她的文章經常以文學、藝術談論教育的意義,探討生命和自由等問題。
去年考評局的報告,曾提及有考生在中文科答卷中把電影對白「做人沒有夢想,和一條鹹魚沒有分別」誤引為「古語」,惹來一陣訕笑。但究竟夢想是何物?在教育裡為何重要?似乎很少人談及。
Greene在著作裡經常談論夢想。她認為人如果不想埋沒在制度的冷漠(apathy)裡,就要有夢想,一心有所追求。在教育裡,不少教學問題,解決方法還在於質疑一般見識的智慧,打破常規,發揮想像力,從而構思那些似不可為而該為的事。只有這樣,當老師才能看出學生還未發揮的潛力,完成育人的使命。
Greene相信,時代進步還在於大家敢於想像。例如,曾幾何時,我們還認為兒童無知,不可能明白世事,今天卻相信兒童的世界充滿意義,甚至樂於閱讀他們寫的詩歌和故事。這些改變並非由於我們思考技術進步了,而是因為我們願意運用同理心,作易地而處的想像。也是由於敢於夢想,我們才會堅持不合理不公義的事情必須改變,創造出更合乎人性的處境。例如,從前的白人認為,有色人種都是智力低下的民族,今天這種想法改變了,這是由於我們能想像出這樣的一個新世界:人生而平等,不論膚色宗教都獲得相同尊重。
也可能是由於夢想,六四過去25年後,我們還要上街悼念,堅持平反。沒有夢想跟一條鹹魚沒有分別,這話雖然不是古語,卻充滿哲理。 (pongdidit@gmail.c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