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月15日 星期二

陳雲 - 死雞撐飯蓋

三文治   2013年1月15日

廣州《南方週刊》抗拒共黨主導編輯,舉國聲援,香港新聞界及志士也群起呼應。新聞與言論自由,乃文明世界之通則,一人出事,天下增援。然而,香港的支持者多數用了個「撐」字,難免令人不安。二〇〇七年,香港電台面臨政府壓力,廣播處長朱培慶也在員工面前講了幾個「撐」字,以鼓舞士氣。

這個「撐」字,猶如廣東俗語的「頂」字,例如叫人頂住,都有力有不逮、勉強維持之意,一般用於負面意思,用於鼓舞,未免是未打先認輸,自損志氣。叫人家撐住,也就是承認局面快撐不住了。說撐《南周》,就是承認《南周》撐不下去了。鬥爭語言用到這樣,正是長他人志氣,滅自己威風。

撐字經常用於否定句或諷刺句,如《紅樓夢》第八十三回:「別說是女人當不來,就是三頭六臂的男人,還撐不住呢!」文雅的「撐持」,也是勉力維持之意。有勢力「撐腰」,也顯示其身不正,要人家在背後硬撐。廣東諺語「死雞撐飯蓋」,就是死要面子的意思。雞煮熟了,還用雞腳撐住飯煲蓋,以示寧死不屈。

政治鬥爭要避用「撐」字,與雅俗無關,而是鬥爭者要彰顯正義,伸張志氣,就要避用沾染病氣的字。民間用「我撐你,你頂住呀」,北方話講「我挺你,你撐住啊」,是沒問題的,民間有一份病氣、匪氣,是幽默,也是親暱。但正經的社會鬥爭,就不宜經常用「撐」字,要用聲援、支援、增援、支持、站在同一陣線、為對方作後盾之類的詞。

語文宣傳具有莫大的心理力量,鬥爭者用了病詞,呈現衰勢,就是泥沙俱下,與草木同枯,自動繳械,不必再打。

1 則留言:

  1. 陳雲寫文, 描述香港最重大的歷史轉折, 通常不用「回歸」兩字, 代之是「九七前」或「九七後」, 也是因為洞悉文宣戰的心理機制吧 !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