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忽然增設十幾個委員會確如昨天所析,是一場向公務員奪權的「體制大僭建運動」,那麼,僭建的重中之中,必是那個連定位屬性到底是官是民亦備受爭議的金融發展局。
金融發展局的暫訂話事人叫做查史美倫,有時候忽然冇咗個「查」字,只叫史美倫,連官方姓氏亦長短棍任用,非常有彈性,非常有香港精神。這位無敵女士的前一份重要公職是教資會主席,以銀行家身分掌管特區所有教授,內地的做事傳統是「以黨領政」,香港則是以「財」領「學」,確夠獨特。
之但係,前兩年,這位查史美倫或史美倫忽然辭職唔撈,官方理由是事務太忙、無暇兼顧云云,然而辭職之後,忽然又走咗去做跨國銀行的非執董,可見若真每當面臨選擇,教育界的責任必成為被放棄的選項;棄之如敝屣,毫不足惜。由此我更不理解,難道特區政府真的不明此理?為什麼一直堅持要找商界領袖來統領教育大業?真的只有他們才懂得什麼叫做cost-effective?真的只有他們才懂得有效地分配教育資源?教育事業之於他們,既然只係雞肋選項,身居其位,他們又怎會用心去做?勉強做了,又怎會做得好?
記得三四年前曾在一個公開教育論壇見過查史美倫或史美倫及其同僚,教授某舉手問及某項令所有大學皆感煩厭的教資政令,這位女士竟然皺著眉頭、一頭霧水地反問,那是什麼東西呀?我完全不知道,能否請秘書長談談。西人秘書長尷尬地笑笑,簡答了一下,但竟然表示該政令只是「鼓勵」大學去做,並不是強制大學去做。我的天,在場人士全部呆住。這項政令多年以來以泰山壓頂之姿把所有大學搞得雞飛狗跳,如今教資會竟說只是「願打願捱」、與人無尤,豈不太欺負學界了吧?華人一把手不知其事,西人二把手卸責其事,如斯荒唐,特區高等教育想不頹唐也很難。
教資會若再走馬換將,please,請讓教育回歸教育,讓華人學者或洋人學者主理大政,這畢竟是他們的專業,他們有知識,也有認同,也有承擔,別太讓財經界領袖專斷所有領域。財經界領袖肯定是叻人,卻不是超人,絕非樣樣精通或有心,查史美倫或史美倫之例,即為明證。
喔,扯遠了,說回金融發展局。在此階段,不僅這機構的定位非常混亂,其mission
and vision亦非常模糊,而且,難道其責真的不能由現存部門承擔?為何要疊床架屋、另起爐灶?
巨獸君臨天下,從此,香港人沒法好自為之。
I can only say the whole thing is a "Shit Melon"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