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月31日 星期四

蔡子強 - 「人格謀殺」不能取代「坦白交代」

2013年1月31日

【明報專訊】過去幾個月,為了拆解梁振英的「語言偽術」,筆者在本欄曾經多次推介過曾任教於中文大學哲學系的李天命老師之《李天命的思考藝術》一書,並引述當中的理論,來剖析梁的偽術與謬誤。

今天筆者又再拿書中另一理論,來剖析和評論一下過去一個禮拜熱爆本地政圈的一宗時事。

「人身攻擊之謬誤」

《李天命的思考藝術》一書中,在拆解各種語言和思考方法的謬誤時,提到其中一種為「人身攻擊之謬誤」,並解釋:

「這種謬誤可以用四個字概括,就是『因人廢言』。在討論時針對別人的品格、動機、態度、階級、種族、處境……之類的因素進行攻擊或加以挑撥,以此當做提出了理據去駁斥對方的言論,那便犯了人身攻擊的謬誤。」

「最常見的一種人身攻擊的謬誤,就是猜估別人的動機或內心態度,然後當做已給出了理據駁倒了對方。」(摘自書中第224頁,筆者看的是自己書櫃裏1991年發行的第2版,這本書至今已發行至60版)

所以,一個流氓說「太陽從東方升起」,你不能單單因為他流氓的品格,便否定「太陽從東方升起」是錯的;一位善良的老太婆說「喝香爐灰冲水能醫百病」,你因為她善良,一直待你很好,便信以為真;同樣,你也不能因為一個人求官不遂,又或者嘗試干預廉署調查,便認為他的說話一定是「生安白造」。

「人格謀殺」

類似「人身攻擊之謬誤」及伎倆,應用在政治上,英文稱之為「Character Assassination」,中文譯作「人格謀殺」。

那就是指,一種處心積慮,以各種手段摧毁對手的聲譽、公信力和形象,來把對手擊倒,及打發對方的論據和批評,以此取代以事論事,以理服人,以及正當的政治、意識形態和政策辯論。這些手段或明或暗,或公開或枱底操作,包括渲染對方的不利消息和傳聞、挖掘對方的黑材料,以至造謠生事等等。

國內對付政爭對手以至異見人士的一種方法,往往就是發放消息,說其私生活、男女關係如何不檢點,收入、財富如何不乾淨,人品、性格是如何的差,鬥垮鬥臭之後,便不用再處理他們原本的批評和論據。

但今天的香港,是否真的也在「大陸化」呢?

上個禮拜,劉夢熊,梁振英參選特首時的頭號闖將,倒戈相向,在周四出版的《陽光時務週刊》之專訪中,狠批梁振英,指梁沒有兌現給他行政會議成員,以及只推薦他一人為全國政協常委的承諾,又在僭建問題上「作故事」,批評梁「言而無信,不知誠信為何物」,在政圈引起極大震撼。

梁振英的「笑而不語,不作回應」

以往常把「開誠布公」掛在嘴邊的梁振英,連日來對劉夢熊的指控,都封口不作回應,對記者的一再苦苦相逼,要求他交代事件,都只是笑而不語。就算周六出席無綫節目《講清講楚》,被主持當着鏡頭直接追問,梁也以「現階段不適宜回應」作擋箭牌,亦不肯交代何時才是適當時候回應。另外,梁在接受亞視國際台《時事縱橫》訪問,在主持四度追問他可有誠信問題下,他一樣未有正面回應。

周日,梁振英參與一個航空公司的公關活動,他與飛機上的乘客有說有笑,有問有答,對小朋友簽名的要求更是有求必應,盡量擺出一派親民作風。不過,對於同場記者的提問,卻是充耳不聞,有報章記者統計,在歷時10分鐘與乘客的互動中,記者提問了超過50條問題,例如「咁幾時先係適當時機?」「係唔係想好似僭建咁,拖香港市民?」「你接唔接受測謊?」「有政黨指你涉嫌賄選,點解面對咁嚴重指控都唔回應?」「如果劉夢熊真係國金跳落嚟,你覺得自己係咪幫兇呀?」但梁振英卻一律置若罔聞,只是賠着一副笑臉。

有記者再追問「你係咪覺得簽吓名就可以得到市民信任?」「係唔係出席呢啲活動就可以證明你係有誠信嘅特首?」當時正背向記者為小朋友簽名的梁振英突然回頭,面對傳媒區「哈!哈!哈!」大笑3聲,然後繼續簽名。

這種「笑而不語,不作回應」,讓人想起2003年7月1日50萬人上街,要求董建華下台,之後記者連續多天,大清早待在政府總部等候董上班,追問他對遊行人士的回應,但董卻只是賠着笑臉,並以一句「早晨」作回應。

都說董建華是一個「老好人」,至於梁振英呢﹖我不知道。他在事件中,又是否只是「笑而不語,不作回應」那麼被動呢?有否用到其他手段為自己絕地反擊呢?

躲在「消息人士」的掩體之後

上周四,即是《陽光時務週刊》專訪刊出當天,傍晚無綫六點半電視新聞便報道,劉夢熊於本月初被廉署拘捕的消息,接着多個電子及印刷媒體,俱收到消息人士,放出同一段消息。

這樣時間上是否太過巧合?動機是否成疑呢?

於劉夢熊專訪刊出之後,極短時間之內,不同媒體都接到消息人士放出同一段針對性的消息,很明顯這不是偶發行為,而是有部署的「放風」,為梁振英「消毒」,那麼消息人士的真正身分為何?是特首辦?又抑或是梁粉?還是其他?

在接着幾天,暗箭持續亂飛,聲稱牽涉內情的信件,不斷遭報章披露,矛頭直持劉夢熊,但卻「有被告無原告」,沒有人具名、光明正大、堂堂正正的確認這些信件的源頭和真確性,卻被報章統統籠統地以「消息人士」、「知情人士」來作引述。

躲在「消息人士」這個「掩體」之後,啟動一個龐大的放風機器,發放對對手不利的消息,企圖「人格謀殺」,藉此摧毁對手的誠信,再一併打發對手的指控,這是十分之不光采的手段,如果這個放風機器是政府,那麼就更加恐怖,更加讓人齒冷。

劉夢熊動機成疑 不代表梁振英不用交代

媒體報道劉夢熊與廉署之間的瓜葛,當然無可厚非,亦與公眾利益和知情權有關,但問題是,如果梁振英認為這樣就可以取代自己直接回應對其誠信的指控,因而可以每天繼續「笑而不語」,對記者的提問置若罔聞,那就是絕對的錯誤。

如果劉夢熊真的如報章報道般,企圖透過梁振英來干預廉署的運作和調查,那固然是一件嚴重事件,但梁振英在當選前有否向劉夢熊許下承諾,作出不道德的政治交易,卻是另一獨立事件。前者成立,並不代表就此便可以推翻後者。放風披露劉夢熊與廉署的瓜葛,並不代表梁振英就不用交代自己與劉有否作過不道德的政治交易。

匿名「人格謀殺」卑鄙

如果梁營人士真的是躲在「掩體」之後,以「人格謀殺」來回應對方指控,這無疑是十分卑鄙的行徑。梁振英有必要出來開誠布公,公開交代,不單是有關其誠信的指控,還有特首辦、政府官員、梁營人士,是否就是上周四傍晚向媒體披露廉署案件的「消息人士」?是否就是過去幾天媒體裏不斷放風打擊對手的「消息來源」?

讓我不厭其煩的說清楚,我並不是反對通過媒體報道來公開事情的來龍去脈,讓公眾更能多角度了解整件事,我反對的只是躲在「掩體」之後,而不是光明正大的去披露案情和消息,以及以此取代正式回應。

我希望讀者和公眾能夠明白當中的邏輯,以及看清這是怎樣的一種語言偽術陷阱。

蔡子強
中文大學政治與行政學系高級講師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