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知巷聞 星期日生活
2013年7月28日
【明報專訊】屯門西鐵站上蓋商場V
City本周開幕,毫無懸念,商戶名單中都是熟口熟面的大品牌。
叫人咋舌的是,發展商新地透露,商場開幕後來往廣東省及屯門的穿梭巴士,將由現時每日二百班增至五百班,網民嘩然,屯門市廣場原已淪陷,新建一個倒模商場,看來不但無法起分流作用,還招來倍增的大陸旅客,雪上加霜。
屯門市廣場變臉之始,跟數年前來往深圳灣和屯門市中心的B3系列巴士線通車,時間上恰好相近。愈來愈龐大的旅客人流,帶來對連鎖大品牌和金舖、鐘表店、奢侈品的消費需求,原本平易近人的個體戶時裝店、精品小店、中低檔餐廳逐間消失,今天走在裏頭,由裝修風格到店舖組合,都跟沙田新城市廣場、旺角新世紀廣場大同小異。
另一個將屯門與中國大陸加強連接的基建則較少人知道,那是興建中的「屯門至赤鱲角連接路」,以海底隧道接通屯門與赤鱲角機場、港珠澳大橋香港口岸,預計於二○一八年全面通車。昔日偏安一隅的屯門,屆時便將是這個貫通香港、澳門、深圳、珠海四地的交通網絡裏一個重要中途站。西鐵站上蓋樓盤「瓏門」能夠賣上萬元一呎,未必無因。
「屯兵之門」
唐朝設軍鎮
翻看歷史,原來屯門由古時起就是作為中國對外交通物流網的一部分而發展起來。屯門位於珠江口東岸,與大嶼山相對而成一道海門,閩粵沿海航道由佛堂門、鯉魚門、汲水門、屯門而入珠江、直達廣州。屯門灣(也稱「青山灣」)有山勢屏障,是入珠江口前一個便利的避風港,自唐代起就成為中外船舶停駐之地。為保商旅安全和徵收稅款,唐朝及其後歷代政府都在此設立軍鎮。由於這道海門有軍隊屯駐,故稱為屯門。明朝時葡萄牙人看中這裏的戰略價值,圖佔領屯門,引發中葡戰爭,葡方戰敗後轉移至澳門建立根據地。後來屯門連同整個新界被收歸為英國殖民地,這裏的航海和軍事重要性日漸減低。
被納入「內地租界」?
屯門今日的風貌,自七十年代港英政府發展新市鎮而起。屯門灣被填成屯門河,河道兩岸幢幢公屋、私人樓宇相繼落成,安置數十萬居民。遠觀建築佈局,屯門其實跟將沙田海填為城門河的沙田新市鎮相差不遠,空間甚至更為開揚,不少屋邨和私人屋苑都享有山景海景,惟因沒有鐵路接駁,一直不像沙田般備受置業者歡迎。早期屯門公路經常塞車,又屢次發生致命交通意外;新落成的屋邨多受童黨、黑社會等治安問題困擾,九十年代的「屯門色魔」更增添區外人對這裏的負面印象。然而,幾個香港人熱愛的品牌像維他奶、維記牛奶、福字麵、拉鏈製造商YKK等,都曾以屯門工廠區作為生產基地。可惜隨着工業式微,現在大部分屯門人都要每日往返市區工作了。
新的經濟活力,由深港西部通道打開。屯門經歷百年殖民時期的偏遠和邊緣,忽然因為這條公路的興建,重新接上珠江口大城市的人流物流網絡。不同的是,從新市鎮時期成長起來的屯門人,對此地有了自己的回憶和歸屬感,已不再視大陸旅客為同族,更抗拒這種由交通發展帶來的聯繫。土生土長的屯門街坊阿寶,說起深圳人「搭巴士二十分鐘就到屯門市中心喇」,語氣裏是一種面臨大軍壓境、家園被外來者湧入的無奈;曾住屯門市中心的Cindy眼看萬元一呎的樓盤拔地而起、過度密集的金舖鐘表店,明顯不是為區內人而設,由從前熱愛屯門、日漸變成「唔想再留喺度」。向錢看的地產商推波助瀾,商場特設服務跨境旅客的櫃位,店員對本地人愛理不理,這原本屬於屯門的核心地段,現在屯門人卻感覺如進入內地租界,種種來自日常生活的矛盾衝突,要解決殊不容易。
瓏門
隔斷好風景
屯門首個公共屋邨新發邨,因興建西鐵而在2001年拆卸,後再發展成大型樓盤「瓏門」和購物商場V
City。曾經住在屯門市中心的Cindy,看着瓏門一路起,「起初說呎價5000元,這在屯門也還算合理,現在竟然變成過萬元,完全諗唔到區內邊啲人有能力買」。而且瓏門高達37層、加上巨型基座,大大破壞區內景觀。從前由新墟可看見市鎮公園、屯門河道、再遙望青山,今天卻被瓏門隔斷,只有買得起這樓盤的住戶才能獨享。
屯門市廣場
回憶絕迹
多年來被視為貧窮區的屯門,今天市區有的連鎖店,由Starbucks、Muji、Zara、各大護膚品牌,屯門市廣場都有齊了,卻是屯門人開始厭棄這裏之時。阿寶最不忿的是冒險樂園被米芝蓮食肆新斗記取代,至今仍拒絕光顧;從前主要是旅行社的區域全換成嬰兒用品店,「賣細路仔衫咋喎,使唔使突然間多成6、7間?」開業多年的砌圖店、精品店紛紛絕迹,同一集團的金舖,在商場內不同分翼都各開一家分店,換走本來廉價的食肆和服務居民的銀行。Cindy認為,雖然被取代的店舖可能都很平凡,但對居民來說卻是充滿回憶,「以前市區的朋友問我『屯門係咪有牛?』我會同佢講返屯門其實係點,但現在我已經無興趣再講,因為屯門已經同旺角無分別。在屯門市廣場裏行,我可以好清楚話畀你知這個位置之前是什麼、有咩賣,我有咩回憶喺度,但講得愈充實,心裏卻愈空虛。」現在她要逛街購物,寧願到滿佈小店的葵涌廣場尋寶了。
紅橋
寧靜小社區
新墟往北的屯門河東岸、井財街一帶,是屯門人通稱為「紅橋」的住宅區,被譽為屯門最後一片淨土。這裏以單幢私樓為主,業權分散,免受大型連鎖店入侵,沿街地舖都是服務居民的街坊生意,氣氛寧靜。
地道美食貨真價實
這裏被稱為紅橋,是因橫跨屯門河有一條紅色的天橋而來,河西如澤豐花園、兆康苑、大興邨居民以紅橋橫過河岸,就會見到昔日的地標「虹橋酒家」,酒樓面積甚大,因是店家自置物業,食物一直大件夾抵食,很多屯門人曾經光顧,本年初酒家結業前都專程來回味。
現時紅橋一帶仍保存很多價廉物美的食肆,雲貴風是其中一家,經常大排長龍。雲南米線店近年雖已隨處可見,雲貴風的特別之處是他的湯底非常香濃,但感覺上不多味精,更非那些很人工的疑似「一滴香」味道,分量又足,單餸米線24元,之後每款加餸4元。Cindy說,「從前屯門人好enjoy留在屯門吃飯,因為真的又平又好食,仲有好多區外人都專登來食,像喜喜中國廚房的荔枝柴燒鵝,好多人話仲好食過深井,可惜都已執咗。」現在屯門要找地道和價廉物美的餐廳,井財街一帶是好選擇;從前新墟也有不少,但鄰近市中心,近年都漸漸換上味如嚼蠟的連鎖店了。
兆康苑商場
原貌稀有
屯門變臉的危機,除了來自大陸旅客,領匯亦是元兇,多個屋邨商場被改造得面目全非,例如良景邨,絕非屯門核心地段,居民也不富裕,但因也是往深圳灣的巴士沿線,領匯同樣引入很多連鎖店,像大型藥房和莎莎,方便旅客購買日常用品。沒有出售給領匯的兆康苑商場,雖然極近西鐵站,卻奇蹟地保存原貌,幾間士多、辦館、糧油雜貨店、文具店、髮型屋、餐廳,開業二三十年,不但尚在,連位置都無變過,這些從前在屯門很平常的屋邨商場風景,今已成稀有動物。
巴倫紐/嶺大
人文氣息
從市中心出發,愈往北走,愈像是返回一個「人住的地方」,行程最後來到嶺南大學,綠樹青山環抱,貓群聚集,大自然氣息令人非常放鬆。鄭政恆自小在九龍長大,從前對屯門的印象都是聽聞它治安差,感覺上很偏遠,2007年起他在嶺南大學工作,反而覺得這裏的人都很樸素,空間又充足,很舒服好住,美中不足只是輕鐵甚為不便。從事文藝評論的他,最喜歡到新墟看電影,小小一個墟,有兩家舊式戲院,凱都和巴倫紐,內裏的座椅和裝修都已翻新,跟市中心的UA相比更易買到戲票,至今仍是很多屯門人愛去的消遣之地。
文
林茵
圖 林俊源
編輯 沈可媛
2013年7月29日 星期一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此所以地產財閥乞人憎 !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