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日生活
2012年8月26日
【明報專訊】政府聲稱籌備及諮詢經年的新界東北三合一(古洞北、粉嶺北、坪輋/打鼓嶺)新發展區計劃,近半月來出現關鍵轉變。
過去無論受影響居民和媒體,都將之理解為一般增加土地供應、解決房屋問題而建造的新市鎮,關注點主要圍繞地產霸權囤地趕絕本土農戶的議題。
直至本月壓力團體仔細分析規劃細節、翻查親中研究機構和內地媒體的說法,才發現這是個為內地人發展的「特區中的特區」,牽涉邊界後撤、雙非湧港、強推「中港融合」等全港性議題。一時間群情洶湧,政府本想鬼祟進行的諮詢會上周末被逾千名市民迫爆,官員落荒而逃。
「究竟因乜事要搞到咁唔想我哋知?」坪輋居民譚志傑說,受影響的十多條村估計達萬人、在諮詢期完結前的最後一個月,仍是連規劃簡介文件都難以取得,甚至不知道家園將被強拆。「開頭我以為可能有些既得利益者唔想我哋知,原來政府都唔想,村裏的鄉委會、上水粉嶺的民政署都拿不到諮詢文件,我們奔走沙田、北角才蒐集到二百份,完全不夠派。」
「跟住大家查資料先發現,原來官員早就同大陸媒體做訪問,一切盡在掌握中,只有我哋蒙在鼓裏。其實而家唔止係我哋,佢啲政策就是要犧牲香港七百萬人去成全中國十三億人的發展,其實是政府自己搞到個社會咁唔融洽。」
本周初梁振英智囊組織「一國兩制研究中心」助理總研究主任方舟接受《大公報》訪問時表示,未來兩年將逐步開放面積二千四百公頃的邊境禁區,發展高科技產業及零售設施,讓大陸人免簽證進入和居住,三合一新發展區的「坪輋/打鼓嶺」區域亦將併入此「邊境特區」,然後在此特區連接香港其餘地區的邊界再設二線關卡;至於古洞北、粉嶺北兩片新發展區則為「邊境特區」的附庸區,提供商業、住宅和消閒配套。
毁人家園和農地,原來不是為香港人生活得更好,居民與知情市民強烈反對下,一國兩制研究中心發聲明稱是《大公報》錯誤引述,與政務司長林鄭月娥均指不是免簽證,而是「落地簽證」,但其實兩者的實際效果又有多大差別?特首梁振英事隔數天回應,指這是個別研究員的提議,但其本人明明自二○○八年至今年六月屢次受訪談及免簽證邊境特區計劃。
面對居民怒轟假諮詢,周四政府公布將諮詢期延後一個月至九月底,並在九月二十二日於聯和墟補辦一場公眾諮詢會。然而,打鼓嶺坪輋保衛家園聯盟的召集人李葆恆認為遠不足夠,「既說是公眾諮詢,為何不跟全港市民溝通?香港這大片地要怎樣使用,不只是我們這裏村民的事」。
「要拆咗搬我去公屋,不如畀副棺材我啦」
李葆恆是坪輋昇平村居民,該村由一九六○年代成立的昇平小學教職員宿舍發展而成,她的父親李膺是創校教師,現已九十二歲,說起被逼遷便氣惱,「要拆咗搬我去公屋,不如畀副棺材我啦,佢所謂安置,好似個火柴盒一樣,人根本無法子住得落。」老父鼓勵李葆恆組織居民關注組抗爭,李葆恆第一件事就是四出蒐集足夠的諮詢文件供村民參考,好難才找到約二百份。有別於其他政府諮詢文件的「悶樣」,這份的尺寸和釘裝像免費報一樣、圖文並茂,李葆恆笑中帶譏諷,稱之為「售樓書」,「又低密度住宅、又綠化、又河畔公園,十足碧桂園廣告雜誌!」
或許的確沒必要派給居民,全份二十大版的內容,只有尾二那頁的三行小字跟居民有關,表示會按政府政策安置合資格居民至古洞北的公屋;其餘種種天花龍鳳的設施和預想圖,都是把村民趕走後、與他們全然無關的另一種生活了。在坪輋耕作了一輩子、五十來歲的珍姐無奈說,「我睇完這份簡介就覺得好無希望囉,佢都無安排到地方畀我哋留在這裏種嘢,鏟走晒變高尚住宅區。」
珍姐 |
居住元下村的珍姐說,從前她家和附近鄰舍都有養豬、附近又有牛房,後來政府打擊養豬業,「一個政策落嚟要整化糞池,無資助又無講解」,她家負擔不起唯有放棄;村裏近年不少農戶轉型有機耕作,珍姐夫婦十多年來每有盈餘都投放在田裏增添設備,逐點經營出近十萬呎的有機農場,若要發展,夫婦倆到這年紀都難再有足夠金錢和心力搬到別處耕作,深感政府是漠視農民生計。
二○○六年從電訊工程業轉行耕作的Victor,先後經兩次收地打擊,開始時透過漁護署的「農地復耕計劃」在馬屎埔租地,二○○八年因恒基收購被迫遷至坪輋元下村,兩年前聽聞這處也有發展計劃,預早再到漁護署排隊,至今仍未有音信,「個計劃的輪候名單成幾百人,係好多人有心從事耕種,亦有個市場在,我們和附近的農友都說供不應求。但政府所有規劃都將農業剔除在外,佢唔會考慮農業發展,只覺得係可以一路縮小嘅嘢。搵地愈來愈難,一個農夫無田,可以點走落去呢?」
Victor聽到官員誇誇其談的深港融合,不禁問,「既然講同深圳大陸傾各種合作,點解又唔問深圳可否在那邊劃番個『農業特區』畀我哋?或者你禁區邊境畀番塊地我都可以,我哋唔係真係咁挑剔,有個空間就可以,但佢畀唔到囉。」
從美國來港二十一年、經營影像製作公司的James
Crain,兩年前在坪輋置業,原因好簡單,「這裏的人講how
are you?佢哋真係想你答,在城市裏的人說how
are you?之後見你無錢,佢就走咗去。」James說這間小屋是他的完美居所,找了很多年才找到,若因發展被迫遷,實在不知道要怎樣做,「我沒想賠償問題,這是我的家,就算佢畀1000萬我,我都寧願繼續住這裏。」
「我以為這種強拆只會發生在中國,但原來香港也會,政府覺得,可以從任何人手上收佢的地,就為了之後賺大錢。這樣的事情究竟幾時會完?今日佢收我的,聽日也會收其他人的。如果你相信佢話發展係為大家好,所以有權咁做,所以不支援我們,將來佢收到你的地時誰來幫你?我在香港買樓因為相信這裏是自由市場,原來政府可以隨時收咗你的。這些年深圳愈來愈似香港,香港愈來愈似深圳,我相信這對香港來說是壞事,似乎有個計劃要拎走香港人獨有的身分認同、自由和獨特個性,今次發展計劃若成功,會是令香港喪失佢identity的又一大步。」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