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月9日 星期三

古德明 - 「正能量」是甚麼?

中華正聲    2013年01月09日

【am730專欄】據大陸《咬文嚼字》雜誌統計,去年最常用的十個詞語之一,是「正能量」。

我不知道「正能量」是怎樣的,只是聽過香港電臺清晨節目反覆宣傳某名人早起的心得:「起牀之後,洗個澡,吃頓豐富早餐,就感到自己充滿正能量。」這「正能量」原來是大陸流行語。

現代漢語以英文為法,「正能量」自然不例外,是positive/good energy的化身,和negative/bad energy(負能量)相對。這兩個詞,意思虛無縹緲,至今未能登上多數英文字典的大雅之堂,在西方社會也不見流行。但現代漢語人卻奉為至寶。

百度百科說:「『正能量』指健康樂觀、積極向上的動力和情意。」然則現代漢語所謂「正能量」,似乎等於中文的「朝氣」。《孫子.軍事篇》說:「朝氣銳,晝氣惰,暮氣歸(軍隊晚上就氣衰思歸)。」香港電臺宣傳的那個名人,早上起來,沐浴飽餐之後,「感到朝氣勃勃」,應勝過「感到自己充滿正能量」。

但現代漢語人就是愛說下流話。二零一一年十二月十一日,香港立法會主席曾鈺成在第二屆「感動香港人物」頒獎禮上致辭:「我希望,獲獎者充滿正能量的故事,會感動每一個人。」二零一二年十二月二日,臺灣國家安全顧問曾復生發表評論說:「臺灣須與亞太國家合作,營造和平發展的正能量。」同月,中共總書記習近平南下廣州,說要繼續鄧小平的改革政策:「我們必須聚合各項相關改革協調推進的正能量。」這些「正能量」,似乎又和「朝氣」不同。

當然,不說「朝氣」,中文還有其他詞語。《孟子‧萬章下》推崇高士伯夷:「聞伯夷之風者,頑(貪)夫廉,懦夫有立志。」《三國志》卷四十七論赤壁大戰之前的時局:「曹公新得表眾(曹操剛吞併了劉表地盤),形勢甚盛,(東吳)諸議者皆望風畏懼。」清末康有為上疏光緒帝,請他扭轉劣勢,厲行改革:「以皇上之明,豈不知籌全局而變哉?其有不能者,或勢有所限也。然人主有雷霆萬鈞之力,所施無不披靡。」中國人不會說「人主有雷霆萬鈞之正能量」、「聞伯夷之風者,充滿正能量」、「曹公正能量甚盛」等。中國人會說的是:「我希望,獲獎者廉頑立懦的故事,會感動每一個人。」「臺灣須與亞太國家合作,營造和平發展的形勢。」「我們必須凝聚所有改革力量。」
懂得中文的人,現在真是愈來愈少了。

作者專研中英文,以寫作、翻譯為業。(逢周三刊登)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