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5月19日 星期日

家明雜感:《大亨小傳》後現代激情篇

星期日生活   2013519

【明報專訊】無論什麼題材,落到導演Baz Luhrmann之手,恕難耳根清淨。

這才想起,1996年他的「Romeo+Juliet」在港譯名極好:《羅密歐與茱麗葉後現代激情篇》。如果Luhrmann在本地名氣再高一點,中文名可以統一用「後現代激情篇」:「紅磨坊後現代激情篇」、「澳大利亞後現代激情篇」及最新的「大亨小傳後現代激情篇」。他的長片就這麼幾部,這樣一叫也收系列之效。

「後現代」勝在駁雜,看看Luhrmann《大亨小傳》的歌曲清單就明,遠遠脫離故事「roaring twenties」年代的爵士味道。「激情」則指浮躁、坐立不安以至乖戾扭曲的狀態。看他的電影難免好奇,到底是他生怕觀眾悶,還是其性急的脾性使然?總愛化簡為繁,搬弄技藝。《大亨》的剪接速度,連我這個吃影像奶水大的也有點吃不消。幾個角色在餐桌的對話,畫面是東拼西湊、上天下地的。查網上資料,Luhrmann電影的鏡頭數目一次比一次多,一般長片鏡頭數由一千至二千不等,十多年前的《羅密歐》已千多個鏡頭(應該是最多鏡頭的莎劇電影),2001年的《情陷紅磨坊》更誇張,但願網上資料無誤,兩小時竟有三千多個!《大亨小傳》看來不比《紅磨坊》遜色多少。《大亨》一共動用三個剪接師,是Luhrmann影片中最多的。

原著沉實改編浮誇

但《紅磨坊》到底是齣原創歌舞片,《大亨小傳》根據小說改編,也有明顯的歌舞片走向。Gatsby大宅的派對好像寶萊塢的歌舞場面,熱鬧豐富,人物眾多,整齊有序,男男女女像舞蹈員多於賓客,唱跳到最後的高潮,大宅上空煙花、彩帶什麼的一起發放,像幻維港煙花匯一樣講究。大宅的主人Jay Gatsby(里安納度狄卡比奧),就在煙花背景的襯托下微笑登場——畫面其實有點滑稽,還好那是帥氣的狄卡比奧。《大亨》類似大宅派對的載歌載舞場面不止一次,電影從頭到尾都是樂曲,每個段落都是個小高潮。奪目是夠奪目,卻嫌不夠寫實(每兩星期一次這種燒錢派對?)。大場面跟本來溫文、靜態、沉實的原著頗有距離,甚至喧賓奪主。

Luhrmann的策略就是浮華、喧鬧、明快,場景及道具極盡華麗,官能推到極至,「size does matter」。把新版《大亨》跟1974年羅拔烈福及美亞花露主演的舊版比較,很難相信兩部影片來自同一小說。舊版導演是英國新浪潮的Jack Clayton,節奏緩和,手法平實,味道淡然,炎夏角色的慵倦姿態令人印象最深。今天的《大亨》倒時刻在動,不獨鏡頭、人物、汽車在動,天氣也在動(雨水、雨雪有動感也有立體感)。女主角DaisyCarey Mulligan)首次出場,房間的窗簾飛舞,意念雖來自小說(「唯一不動的是龐大沙發椅」),效果被大大渲染。原著中汽車很重要,代表二十年代有閒階級的生活時尚,然後Luhrmann把《大亨》每個開車場面都弄得像「Tin Tin」動畫,時速非常高;一幕Gatbsy開着黃色車子在紐約市的鐵橋下奔馳,好不威風。故事最後一場車禍,在原著及1974年的電影中皆為暗場,因跳離了Nick CarrawayTobey Maguire)的敘事觀點。新版則不放過賣弄官能機會,一再強調車禍受害人被撞後,身軀在半空旋轉的慢鏡頭。

新不如舊 只有浮華影像

同一個《大亨小傳》故事,還有多少呈現的可能?廿一世紀的新版,為了遷就今天沒有耐性的觀眾,只能有聲勝無聲?那是不是一再證明我們被影像寵壞了?電腦特效、立體攝影除了官能刺激,到底幫上什麼忙?誠然,1974年的《大亨小傳》怎想到可以數碼重現1922年的紐約市?甚至由主角窗戶zoom out到全市的一氣呵成鏡頭?今天這些充裕的條件,有沒令新版更成功、更動人?

新版《大亨》還作了一些改動,首先是故事的倒敘。Nick因為酗酒及精神問題,在療養院受醫生鼓勵下,把結識Gatsby始末寫成小說(畫面有時彆扭地插入文字),成就影片的回憶故事。這樣一改,明眼人當然知道編導要虛實相應:把Nick的遭遇跟小說家Fitzgerald的晚年看齊。但無疑暗示Gatsby事件對Nick有更嚴重的打擊,有助把Gatsby進一步神化(書名最後由「Gatsby」改為「The Great Gatsby」)。另外,新版電影把小說的最後一章省略了,Gatsby潦倒的父親沒有現身,Gatsby的形象更顯獨來獨往。Nick亦沒重遇TomDaisy,小說中Daisy事過境遷後故態復萌(故作親善的舉止)被刪掉,我們看新版對她的最後印象,是她帶着女兒依依不捨的搬離大宅。

薄命情聖狄卡比奧

說不定是明星效應的影響。新版《大亨小傳》旨在重溯上世紀二十年代的芳華,電影自宣傳以來,不住向觀眾推銷明星的華美形象、影片的豪裝(算是超級英雄以外的另一種「奇觀」了)。狄卡比奧、Mulligan兩個演員固然好,但《大亨》的演出未算真正考驗:Mulligan再次發揮古典美,她穿戴各種衣飾煞是好看,這個年輕少婦生活瀟灑,戲中的女兒非常次要。狄卡比奧則繼承其薄命情聖形象,這是Luhrmann繼《羅密歐》後跟狄卡比奧另一次合作,中間闊別十七年。今天的狄卡比奧年近不惑之年,嚴選劇本,演戲不多,每部都是話題作。Tobey Maguire反而有些尷尬,《蜘蛛俠》後星運停滯不前,三十多歲仍一臉孩子氣,只能為人作嫁衣裳。原著的Nick雖然初出茅廬,心裏話也帶點尖刻或調侃作風,Maguire的鄰家男孩形象不大切合。

上流社會人性缺陷

電影版看來看去,還是Fitzgerald的原著最耐讀。除了愛情故事,它還有禁酒歷史、階級矛盾(富庶的「西卵」、「東卵」與落泊的「垃圾山谷」)、戰後的股票行背景等。Gatsby這個窮小子正透過賣私酒揚名立萬。他心儀富家女,精心鋪排,傾盡所有惟徒勞無功,甚至賠上性命,是對美國夢的挖苦(「富女不嫁窮男」)。小說家不獨寫跟紅頂白的上流社會,也道出人性缺陷,世上沒完人。男的佔有慾強,女的優柔寡斷;當你以為心高氣傲、行為不檢的丈夫不值得去愛?他面對情婦的噩耗悲不自勝,跟妻子亦有甜蜜、難忘回憶。《大亨》的影像無論多浮華綺麗,還是廣場酒店房間一場攤牌最具爆發力。Daisy被迫得崩潰了,對Gatsby說:「現在我愛你——這還不夠麼?過去的事我沒法子改。我從前一度是愛過他的,但是我一直也在愛你。」Gatsby這時才恍然大悟:「你一直也在愛我?」(Loved me, too?)顯然他對這個答案非常失望。

在一旁看得發呆的Nick,見他們鬧得面紅耳赤,還未記起自己當天的三十歲生辰。三十而立,他當時最要好的朋友,給他送上最赤裸的人性,教他一輩子難忘。

文 家明
編輯 蔡曉彤


石琪說戲:情迷大亨的浮華美夢
2013519

【明報專訊】美國作家費滋哲羅的名著小說《大亨小傳》(The Great Gatsby)發表於1925年,第二年便拍成電影,此後荷李活重拍了幾次,上次是1974年羅拔烈福和米亞花露合演,成績麻麻,我看過但早已失憶。現在最新3D版本特別豪華,由紅牌男星里奧納度迪卡比奧和導演巴茲雷曼繼1996年《羅密歐與茱麗葉:後現代激情篇》後再度合作。

《大亨小傳》浮誇花假

澳洲導演巴茲雷曼廿年前憑澳洲小本片《舞出愛火花》(Strictly Ballroom)揚名,在世界各地掀起社交舞電影熱潮,日本的《談談情,跳跳舞》亦受其影響。巴茲雷曼隨即進軍荷李活,拍出大玩影音花巧的《羅密歐與茱麗葉:後現代激情篇》和《情陷紅磨坊》。可是前作由澳洲兩大明星妮歌潔曼、曉積曼合演的《澳大利亞》大而無當,票房慘敗。

到了《大亨小傳》,巴茲雷曼真是出盡法寶,傾盡全力炮製上世紀二十年代「美國夢幻」,竟然用大量3D魔幻電腦特技來拍攝文藝愛情,弄得窮奢極侈,非常浮誇花假。我認為此片藝術性零蛋,但花巧性賣弄得十分奪目,而且妙在符合二十年代美國經濟崩潰前紙醉金迷的虛榮浮華。新世紀華爾街金融海嘯後,如今又狂印銀紙,仍然流行奢華,荷李活繼續大搞美國夢幻。此片極誇張地營造虛華幻境與夢破悲劇,其實頗有諷喻性。

今次迪卡比奧飾演神秘暴發大亨,向上爬冒充名流,實為名利場翻雲覆雨的騙子。然而他一往情深,千方百計要贏回世家貴婦的芳心,簡直是神話式情聖,因而身敗名裂亦不變心。儘管故事陳舊,拍法花假,相信仍可吸引喜歡華麗而又迷情的女性觀眾。迪卡比奧與女主角嘉莉繆里根相當合襯,杜比麥圭扮演旁觀描述者佔戲最多,亦表現最好。全片無疑過度賣弄,幸而後段猛火加料搞出悲情劇力,不會沉悶。

《大亨小傳》的3D數碼影像不求逼真,亦無深度。奇在故意弄到虛虛浮浮花花綠綠,倒也名副其實呈現了繁榮假象,確是虛浮幻境。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